书香节后话读书
(2014-08-22 17:03:26)
标签:
南国书香节读书知识智慧 |
分类: 文化产业 |
8月21日,为期一周的2014年南国书香节圆满落幕。据统计,广东全省主、分会场入场人数185万人次,总销售收入5500万元。本届书香节继续秉承务实节俭原则,不搞豪华装修,不办开闭幕式,没有奢华的活动,力求通过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高质丰富的图书、雅俗共赏的文化活动来吸引读者。本年度书香节的口号是,为“让读书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本届书香节共安排300多场次文化活动,包括新书发布会、读者见面会、签名售书、名家讲座等,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等200多位名人名家先后登台开讲。
南国书香节品牌,始创于1993年,从2007年起,在政府的推动下,“南国书香节”与“羊城书展”二展合一,并确定为每年举办一届。2008年,书香节提出了“南国书香节,阅读嘉年华”的主题,并作为“书香岭南”全民读书活动的重要内容来抓,以青少年为重点,以培养阅读风尚、营造书香氛围为主线,通过举办一系列图书展销、名家讲座、岭南优秀文化展示和文化活动,倡导喜爱阅读、感受快乐的理念,让广大市民、读书人在欢庆的文化氛围中受感染、受熏陶,尽情享受、心情欢乐。
就在南国书香节期间,有人在微博上把马云两年前关于读书的演讲晒出来。马云说,成功与读书多少没关系,但跟你成功以后很有关系,成功人士他不读书,就一定往下滑,而且会滑得很惨。其实,一个人的成功跟读书多少绝对有关系,而且有非常大的关系。有句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就是读书对人的改变。无论是过去的科举制度,还是现代的教育制度,都在通过读书学习,培养人才、培养社会精英。所谓知识改变命运,就是这个道理。
但人们也不得不承认,同样是读书,为什么有人成功了,有人并没有成功,有人大成功,有人小成功。特别是在社会上,经常出现“读书有用”和“读书无用”来回转换,“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爸爸”,人要取得成功,到底是拼个人能力,还是“拼爹”,到底孰是孰非,让初入社会的年青人无所适从。今年高考结束后,网上传了一个段子,“高考结束,考上大学的要注意了,要记得和没考上的同学搞好关系,等毕业了好去他们公司打工!考上一本的要常联系二本的,未来家乡领导没准儿是他!二本的要跟大专的搞好,可能将来就是你们孩子的老师!”似乎读书多的人,倒不如读书少的人。
读书为什么?是学知识,还是长智慧,还是既学知识、又长智慧。答案或许都知道,读书是为了学知识、长智慧。但如何从书本中学习知识,从书本知识中学到智慧,这恐怕才是问题的关键。有句话叫,吃一堑,长一智,是告诉人们,要从生活的历练中学到智慧。但有人吃了很多的“堑”,却就是不长一点“智”,老是吃“堑”。孔子说“不二过”,就是告诉人们,人不能犯同样的错误,暗含要从错误中吸取教训,增长智慧和才干。从这个意义上说,读书更要注重从书本中学习智慧,这叫做“吃别人的堑,长自己的智”。
有人说,不管做什么事情,你如果想成为这个行业的世界顶级专家,你先做好付出10000小时的心理准备。这话不无道理,但如果只是勤学苦练也未必就能成为世界顶级的专家,还要学会思考。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因此,读书是在学习知识的同时,经过自己的思考,把书中的知识化为自己的智慧,在生活中、在事业上灵活运用这些知识,用智慧把学到的知识去创新,去创造,产生新的知识,凝聚新的智慧,这可能才算是会读书。
前一篇:档案管理应尽快纳入基本公共服务
后一篇:教育资源均衡化才能解决“特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