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应对群体事件能力
(2014-04-03 16:52:59)
标签:
群体事件处置真相沟通政府 |
分类: 公共政策 |
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处在加速期,也是社会转型期,各种矛盾错综复杂,民众的权利意识不断增强,在很多关系自身利益的事情上,政府如果处置不当,极易引发群体事件。如果处置不当,会导致官民矛盾升级,对于政府公信力造成很大损害。特别在发生群体事件时,由于官方媒体集体失语,公众难以获得实时真相,导致谣言四起,事后无论如何解释,谣言早已先入为主,给政府工作带来极大的被动。
实际上,对于群体事件,要有正确的认识、正确对待、正确处理。群体事件,无非是群众表达诉求的一种极端的方式,并没有什么可怕的。可怕的是,对于群众的诉求不理不睬,对群众的疾苦不闻不问,最后酿成群体事件,导致官民的不信任程度加深,这是大家都不愿意看到的。那么,如何防止群体事件,发生群体事件后如何处置,如何防止群体事件中出现的谣言,是政府必须直面回答和解决的问题。
首先,要尊重群众,倾听并顺应民意,预防在先。古人说:兼听则明,偏听则暗。政府在决策过程中,必须坚决按照党中央的要求,坚持走群众路线,遇事要和群众商量,倾听他们的意见,特别是反对意见。对群众的合理诉求,要落实在政府的决策当中。政府决策,如果只听赞成的意见,不听反对意见,以为天下都是“好声一片”,就一定会忽视这些意见而造成决策失误,从而引发群体性事件。比如一些地方发生的反对建设某些工程项目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就是事先没有倾听群众的声音,没有与群众做好认真的沟通造成的。
其次,在发生群体事件后,政府要立即与群众沟通,想办法化解矛盾,防止矛盾升级。要落实宪法和相关法律,给群众提供一个合法表达诉求的途径。长期以来,我们缺乏对群体性事件的处置手段,没有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法律程序。面对群体事件,开始往往束手无策,待事态升级后则动用警力驱离,造成很多后遗症。在群体性事件发生的过程中,政府应当及时派员加强与现场群众的沟通和交流,接受他们的诉求,取得他们的信任和理解,防止事态扩大,尽力劝阻或者劝离。同时,对于群体性事件中出现的违法犯罪行为,如打砸抢烧,要坚决打击,不能手软。
第三,邀请主流媒体实时报道,是防止谣言四起的最好办法。有人说,谣言止于智者。其实,谣言止于真相。在真相不明的情况下,谣言就有了市场。在群体性事件发生后,往往会有一些谣言伴随而来。要防止谣言的出现,最好的办法是,政府邀请主流媒体到现场进行实时报道,通过各种渠道包括微博、微信等网络平台,实时让群众了解事实真相,群众才能不信谣、不传谣,所有谣言才能不攻自破。目前政府采取的事后辟谣,效果不好,原因就是没有现场,给谣言的散布和传播提供了可乘之机。
总而言之,政府取得群众的信任最为重要。对于群体性事件,政府要通过倾听民意预防在先,在发生群体事件时,不怕不躲,敢于面对,加强与群众的沟通,防止事态升级,打击事件中的打砸抢烧等犯罪行为。同时,要实时做出具有公信力、说服力的权威性报道,防止谣言带来的新问题。
前一篇:雷暴让懒政显露无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