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限牌限外限郊区,治堵越来越离题

(2013-04-22 16:58:41)
标签:

广州

治堵

限牌

限外

限郊区

分类: 时事评论

 

4月19日,广州限外听证会以“14人赞成1人反对”获得通过。听证会上,代表们就过渡期、限行路段和限行时段等关注热点,提出了不少精彩建议。广州市交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表示,相关部门将根据听证代表的意见以及公开征求社会意见阶段收集到的意见,对方案进行完善、优化后,再报省政府审定批准实施。另外,广州市目前正在研究发放“郊区牌”(非指标专用号段),以解决限牌后增城、从化、花都、番禺等两市两区居民购车上牌问题。(据羊城晚报4月22日报道)

随着汽车时代迅速到来,政府和市民都没有做好准备,城市交通拥堵并不是一个无解的问题,也不是靠行政手段一个“限”字就可以一了百了的问题。针对限外问题,广州进行了所谓的听证,但听证之后,公众的疑问不但没有减少,反而还进一步增加。广州在针对治理交通拥堵上办法不多,针对限牌、限外的办法,却是层出不穷。继限时段、限路段对外地牌照的车辆限行之后,又出现了更加令人不可思议的想法——要给花都、番禺两区和增城、从化两市上所谓郊区牌,真的又是一大发明。

或许有人会说,上海的牌照就有郊区牌,但要注意,广州不是上海,广州是一个省会城市,且仅仅是一个省会城市,要顾及到省内其他城市,而上海是直辖市,直辖市是省级行政单位,省级行政单位有省级行政单位的权限,省会城市的权限显然小于直辖市的权限,因此,广州搞郊区牌照有没有法律依据,都还是问题。同时,上海用所谓的沪C牌照,就一点问题就没有吗?比如,作为一个上海市民,同样在向政府纳税,并没有因为家住郊区,政府就给了什么优惠政策。根据权利和义务对等的原则,用所谓的市区牌照和郊区牌照把市民的权利分成三六九等,这本身就是对郊区市民的歧视,是公权力公然制造不平等,不利于城市的发展,也不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

资料显示,目前全球日均公交客运量超过千万的城市有11个,包括东京、首尔、莫斯科、圣保罗、上海、北京、广州、巴黎、香港、伦敦和深圳。其中上海的日均公交客运量为1600万人次、北京和广州均为1300万人次、香港1200万人次、深圳1000万人次。而广州地铁的客流强度处于全国最高水平,北京、上海、广州三地2011年的地铁运营情况来看,客运强度(客运量/线路长度)分别为1.8、1.4、2.0。客流强度的数据从侧面反映了广州目前的拥挤现状,广州地铁的客运强度最大,承受客流的压力最大。亚运时,广州公交地铁实行免费乘坐时,广州地铁就是超负荷运行,如果不是果断停止免费乘坐,后果不堪设想。同样,在公交地铁不增加运力的情况下,强行把市民逼到公交地铁上,会造成更大的客运强度,甚至可能引发安全问题。

广州市交委透露,今年将加强市区公交运力,到今年底,市区公交线路增至776条;新增投放公交运力500台,到年底,使市区公交运力规模达10850台;新增并运营开通公交专用道50公里,使公交专用道总规模超过300公里;优化新开水上巴士航线3条,广佛之间再开通15条交通线路。尽管如此,吸引市民放弃私家车乘坐公交地铁的手段,也不只增加公交车辆一种办法,还可以通过降低公交地铁票价,向市民提供“方便、快捷、安全、舒适”的优质服务,也可以吸引到市民去乘坐公交地铁。如果是通过限牌、限外、限郊区的限制政策,离治理拥堵的主题不是越来越近,而是越来越远。车流如水流,要解决车流问题,就要学习解决水流的问题,既要堵,更要疏,大禹治水的故事还是有现实意义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