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引进应该注意些什么?
(2013-01-09 16:40:17)
标签:
发挥作用政府人才引进杂谈 |
分类: 时事评论 |
据南方都市报1月9日报道,广州南沙新区发明用“高端人才卡”纳才。有资格申请此卡者可不是“等闲之辈”,高到两院院士,最低也是市级以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或者是市以上政府认定的高端人才。目前,已经有130人领取了此卡。高端人才,可享受子女优先入学、优先就医、免费公交、免费文化娱乐、专人服务入户,等等。
纵观这些年来,一提到人才引进,就是物质奖励,不外乎上面的几条,仔细分析,当前人才引进存在几个问题。一是重物质待遇,轻制度建设。人才的成长,要有适当的环境。这和植物的生长道理是一样的。如果土地肥沃,气候适宜,那里的植物一定是根深叶茂,茁壮成长。因此,既要重视人才的物质待遇这一硬措施,更要重视人才留下来安心效力的社会环境、体制制度等软环境的建设。如果只重视对人才的物质待遇,忽略了人才成长和人才使用的社会制度建设,造成人才即使来了也无法适应,然后走了,最后闹了个鸡飞蛋打。
二是重为我所有,轻为我所用。引进人才的优惠条件中,我们往往会看到这样的内容,入户。似乎人才引进地的户口非常吃香,非常值得拥有。实际上,我国僵化的户籍制度,正是人才引进的巨大障碍,对人才引进具有负面影响。试想,户籍迁移是一个非常麻烦的事情,即使作为人才引进可以开辟绿色通道,但是假如人才感觉不适合,他要迁移回去肯定不会像迁入时那样爽快,岂不是自找麻烦?实际上,人才不一定非要成为本地户口不可,只要能把人才的智力引进来,为我所用,就不必为我所有,学会借鸡下蛋。况且,很多时候,人才为我所有之后,也未必能真正为我所用。
三是重人才引进,轻人才培养。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只要是在行业中出类拔萃,那就算人才,并不是高级人才越多越好。如果一个城市都是院士、研究员、代表、委员,那么谁来搞环卫,谁来烧锅炉?让博士搞环卫,让工程师烧锅炉,显然是严重的人才浪费。同时,每个地方政府,都希望直接引进人才,给引进的人才非常好的待遇,却忽略了对本土人才的培养和重用,优待了“女婿”,亏待了“儿子”,外来的和尚会念经,造成人才待遇上的不公平,把原本可以发挥更大作用的本土人才挤走了,是一个很大的损失。把本来对本地情况最熟悉、最了解的本土专家排挤在外,又引进一些尽管可能水平很高,但对本地的情况不熟悉、也难说有多少感情的人来为本地建设效力,这不是非常荒唐的事情吗?
因此,引进人才要重视,但是更要重视人才成长和使用的社会环境和制度建设,要重视去除那些阻碍人才发挥作用的制度,比如户籍制度。要加强本土人才的培养和使用,让外来人才与本土人才,都能为当地社会发展建设做出最大努力。在引进人才时,要高中低端人才合理搭配,才能让一个社会均衡发展、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