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生命感悟 |
吴主任给我留言,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非常经典的一句话,也是对年轻人很好的鼓励。
其实我一直认为先天的遗传基因上决定了我是一个懒人,哦,不,应该说是遗传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了吧。
因为有很多例证证明我父母都是很勤恳的,不然也不会能把我们姊妹四个都供应到大学毕业。我的哥哥姐姐们从小学到初中都是班里的前几名,而我正是强烈的反差,小时候在班里一直都是为别人无私垫底的。尤其记忆深刻的还有小时候的冬天寒假里,我贪恋被窝的温暖不愿起床时,每天总能听到哥哥早起打扫院子的声音。唉,真的不好意思再说了,改天好好研究一下自己究竟是哪个基因突变了,没准会有收获。
幸好我还遗传了父亲一些优秀的基因,也才有了谋得一口饭吃的能力吧。虽然一辈子在农村,兼职做个民办教师,父亲却很善于学习和引进新的农业技术知识,间或不乏一些小的发明创造之类,比如用电褥子的电热丝制作恒温器之类,所以同样的事情总能做到比周围的人好一些。可能我遗传了父亲的这部分好奇和创新的基因吧,所以从小虽然不爱学习,但书我是爱看的。小时候书少,但我遇到的,可以说五花八门,除了教科书,别的都爱看,嘿嘿。
因此懒惰的基因加上好奇的基因共同决定了我本质上是那种愿意读万卷书、却懒得行万里路的人。对于懒而又好奇的人来说,书真是一个好东西,你只需动动手、动动眼睛就能知道很多千里万里之外的事情,所以我总是很感激发明纸和书的人。
也是因为懒,小时候总有个奇怪的想法:为什么这么多人要南来北往地跑呢?如果他们换一换事情做不就都不用来回劳顿了吗?
所不幸的是,现在的交通一再发展,从高铁到飞机,似乎节约了人的时间,结果却是让大家越来越忙,甚至更多的时间忙在路上,我一直怀疑这是不是一个人类错误又无解的追求。但无论如何,我这个懒人也不得不时而需要远途。这次去美国,终于体验了一把连续坐十余个小时飞机的痛苦,更别说还要倒时差了,以至于回程上飞机时我两腿都发软,那种感觉绝对是真实和真实的。
每次坐飞机时我都会想起老家的一位阿婆。我们村离县城5公里,大学的一次寒假里听说村里一位阿婆一辈子没有进过县城。她一生的轨迹可能仅限于我们村和她的婆家这两点一线中,过着并不算富裕甚至贫瘠的生活,但也不一定就有比我们更少的幸福和更多的痛苦。我总会把她作为一个例证记忆在心,在自己深入这个熙熙攘攘的社会中时,不时会想起这位我都不知其名的阿婆。因此每次坐飞机都会想起她,想我们为什么如此奔波劳碌?
但我又是很多地方都不是很彻底的人:和医学抗争了很多年,终于在道培医院确定了一生要走的路,还是医学;一边认为医学是逆天行道,一边又为自己做了一些有于病人有助的事情而高兴;惧怕于路途的劳顿,但美国ASH之行还是很有收获,读万卷书是永远不能代替行万里路的;虽然懒于远足,我仍希望到西藏感受一下神秘的高原风土人情,但愿明年能够成行;我甚至还多次做同一个梦,梦见自己攀登雪山,可惜在北大山鹰社时与登雪山的机会擦肩而过,但可能终有一天会实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