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经典真义丛书》总序

2024-07-16 17:12:06


 

关于这套丛书,我想向读者说明的是:

一,《论语》、《老子》、《周易》等先秦经典,是我中华文化的源头,而且享有世界声誉但由于种种原因,至今没有得到准确的诠释,许多重要的、著名的章句,还被严重地误解了。因此,纠正对它们的误注、误解、误译,对于我们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具有极端的重要性。——我写作这套丛书的目的全在于此不抱任何现实的功利性目的。 

二、我所谓的纠正误注、误解、误译,也就是辨明那些章句在原作者那里的本义,那本义也就是我所谓的 。至于我们作为读者给出的对某句原文的解读是否就是它的真义,堪称达诂,我坚守的鉴定标准则是这样三条: 

1、对原文词语的训释和句子结构的语法分析说得过去,即不违公允的观点。 

2、能使该句该段该章表达的意思合乎事理,又具有逻辑性。 

3、不同全书其他地方的说法相抵触,亦即能让原文作者的思想在总体上达到自恰,又不违历史实际。 

三、本丛书设定的“对象”是一般读者,即具有一定阅读能力的非文史专业工作者,所以对于原文字句的训释做得极为周到:估计他们可能不懂的词语,一律通过不同方式予以注释或说明,务求他们读来不觉费力。因此,行文多半不是点到即止,高水平的读者会感到不精炼、辞费以至啰嗦——但我同时认定,文史专业工作者,特别是先秦经典的研究者,更应读一下本书:因为你们可能正是本丛书指出的那些误注、误解、误译受害者和主要的传播者。 

四、在写法上,每一本都是按原著的篇章顺序依次推进的,给一个章节或段落做解读时,则一律采用下面这样一个三部曲 

1、首先是作解说。我作解说实际上是领读者逐段逐句地研读原文,唯求达到对于作者真意的准确理解,不涉及有争论的学术问题,更不针对什么人事作隐射,即使偶尔谈点感想,发点议论,也一定让读者知道那是我的意见,不属于对原文的注释。遇有我自己感到吃不准的地方,则明确说明我尚 未读懂,决不用有意视而不见的办法予以回避。所以最后得出的“解读结论”,尽管我自信可以成立,或“最能说得过去”,但都可以说是“与读者一起得到的”,而不是“我告诉读者的”。 

2、其次是作辩析。这部分大多是征引他人著作中给出的、同我作的解读不一致的注释或翻译,并作简要的分析。看这一 部分时请注意:

我选作批评靶子的都是名著,即都名气大、印数多、因而流传广、必定影响大,我觉得应该有一本书出来指出它的错处,以减少它的坏影响;而且,我做批评时一律点名道姓,毫不留情包括我的老师和挚友。 

要是认同了我前面作的解说,靶子书的说法(注释或译文)的错处或缺点就简直不言而喻了,我就只是将它们摆出来,让读者有所比较,不作分析了。一般读者只在对我的解说存有疑问,或者也想知道一下别人对这个字、这一句、这段话是怎样理解的时候,才需要看一下这一部分否则,为了节时间,对这部分可以采取不予理睬的态度。 

3、最后是提供我的译文。我敢说,迄今出版的注译先秦经典的著作,给出的译文普遍存在两个“缺陷”:一是总有相当一部分是不能让人读懂的晦涩文字,二是文句也常有不合现代白话文规范,亦即不通的地方。有鉴于此,我要求本书的译文一定要是文从字顺的现代白话文,能够让有阅读能力的读者读懂。我自信我做到了这两点。因此,只求知道本丛书中这十部书到底说了些什么的读者,可以不看前面两部分,只读译文。——我可以负责地说:在今天,谁想通过读译文就基本上了解这十部书的真义,本丛书是唯一的选择,虽然我不能保证我绝无失误之处。自然,由于古文过于精炼,太“言简意赅”,我的译文只能是所谓的“意译”,同原文字句大多不能全都“对接” 

四、交代三个具体问题: 

1、先秦经典远多于十部,本丛书只选择了其中十部,不仅仅是因为我的能力和精力有限,更因为我认定:一般读者读懂了这十本书,也就够了:因为先秦经典影响大而久者,人们最先想到的必是孔孟老庄和《周易》、《孙子兵法》;何况本丛书还添加了法家、纵横家和名家的代表作《韩非子》《鬼子》与《公孙龙子》。更为重要的是:读懂了本丛书中的这十本,再去读例如《墨子》、《管子》等书,我敢说就没有困难了,亦即一定能够获得真义——《韩非子》中共有55篇文章,十多万字,限于篇幅,我就只选了确属韩非手笔又具有代表性的18篇文章作解读。 

2、鉴定本丛书的质,也即是否值得购买或阅读,快捷的方法是:抽阅任何一本中你比较熟悉的任何一个章节甚或一句,将我的解读同你心目中的某部名著或某个权威的说法比较一 下,看有无区别,如果有,看谁的理解更为恰切、中肯;然后比较一下谁的译文文字更加通顺,更能让人读懂,意思更合事理和逻辑这样得出的鉴定结一定可靠,不必求助于别人的评论。 

3、我想向读者提个要求。有位先生在网上评论我的书时,既体上予以肯定我推荐这本书,这本书的优点是值得读者学习借鉴的。又说本书作者动不动就说王弼错了,或者某个说法古往今来的所有注释家都搞错了……我觉得这是太轻率了。王弼会比赵又春的古汉语水平和文献水平差?看到这个批评,我感到委屈:仅仅凭名气来否定我对某个具体问题理解的正确性或可取性,那不合事理和逻辑很不公平因此,我请求读者:看我写的解说时,只问这样理解有无道理,看我做的辩析和翻译时,只问谁的说法更中肯,谁的译文更可取,就是说,只作具体分析,而不用注译者或解读者的名气和地位定是非优劣。这样,你的任何批评都会促使我进一步深思,让我真心地感激你,而不是使我觉得你是用大而无当的评说代替具体的学术探讨与批评。 

五、最后,我还要诚恳地说两个意思:

1、对于我拿来作为批评靶子的著作的作者,我是怀着深深感激之情的,因为我知道,比任何别人都更加明白,没有他们的书,我决写不出我的书,我是站在他们的肩膀上写作的,对我而言,他们是先行者、开路者,因此,他们的失误对我也是一种正价值以上说的自然只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为了给读者以警示,特别是鉴于我国现在几乎没有真正的学术批评,就是说,学者们做学术评论时多是只说好话、恭维话、吹捧的话,我厌恶这种风气,想打破这个局面,所以我在分析他们失误和失误的原因时总是直言不讳,不留情面地说出我的看法。我的批评自然未必都是恰当的,有些话可能言之过重,对于这种情况,我除了准备接受反批评外,就只有请求宽容和原谅了,并且相信读者自有公论。 

2、我国先秦时期的经典著作,多是享有世界声誉的,中国人自己对于其中重要章句的含义竟然没有基本一致的认识,这是不正常,令人遗憾的;纠正对于它们的误解的任务,当然也应由中国人来完成。因此,我希望读书界能够重视一下这个问题,关心对于经典中问题章句的讨论。我希望,同时相信,本书在求得这里需要的共识方面会有所贡献。

(说明:这套丛书共10部,即:《老子真义》、《周易真义》、《孙子真义》、《鬼谷子·公孙龙子真义》、《庄子内篇真义》、《庄子外篇真义》、《庄子杂篇真义》、《韩非子真义》、《孟子真义》和《论语真义》;即将出版纸板本)。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