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徐无鬼篇》解说(2·1)
(2018-05-05 17:08:40)
二、徐
《徐无鬼》篇以头章头句开头三字而得名(这是隐居之士“徐无鬼”的名字),由十五个彼此少有关联的故事组成,字数较多,内容很杂,只是多数还是论述所谓的“性命之情”,倡导无为思想。——所谓的“真人”形象,就是在此篇中提出的。
2·1
徐无鬼因女商见魏武侯,武侯劳之曰:“先生病矣!苦于山林之劳,故乃肯见于寡人。”徐无鬼曰:“我则劳于君,君有何劳于我!君将盈耆欲,长好恶,则性命之情病矣;君将黜耆欲,掔好恶,则耳目病矣。我将劳君,君有何劳于我!”武侯超然不对。
少焉,徐无鬼曰:“尝语君,吾相狗也。下之质执饱而止,是狸德也;中之质若视日,上之质若亡其一。吾相狗,又不若吾相马也。吾相马,直者中绳,曲者中鉤,方者中矩,圆者中规,是国马也,而未若天下马也。天下马有成材,若卹若失,若丧其一,若是者,超轶绝尘,不知其所。”武侯大悦而笑。
徐无鬼出,女商曰:“先生独何以说吾君乎?吾所以说吾君者,横说之则以诗书礼乐,从说之则以金板六弢,奉事而大有功者不可为数,而吾君未尝启齿。今先生何以说吾君,使吾君说若此乎?”
徐无鬼曰:“吾直告之吾相狗马耳。”
女商曰:“若是乎?”
曰:“子不闻夫越之流人乎?去国数日,见其所知而喜;去国旬月,见所尝见于国中者喜;及期年也,见似人者而喜矣;不亦去人滋久,思人滋深乎?夫逃虚空者,藜藋柱乎鼪鼬之迳,踉位其空,闻人足音跫然而喜矣,又况乎昆弟亲戚之謦欬其侧者乎!久矣夫,莫以真人之言謦欬吾君之侧乎!”
【解说】
1、读懂头一自然段需要知道:
徐无鬼是当时魏国的隐士,持庄派的思想观点;女商也是人名,是武侯的宠妃。
魏武侯说的话中,前一“劳”字是慰劳义,后一个是劳苦义;“病”是由生病义引申而来的疲惫义;“乃肯”相当于“才愿意”。
徐无鬼的答话,头两句中的“则”字是表示对比关系:单用于前一分句,含有“倒是”的意味;因此,后句中的“有何”带有“则没有理由”的意味。接下几句中的两个“则”字也是表示对比关系:由于前后句中都用,故仅仅是对比地交代出两种情况。又,这几句中的两个“将”字是假设连词,相当于“若”、“如果”;“盈”和“黜”,以及“长”和“掔”,是两对反义词;“蓍”是借作“嗜”;“超然”相当于“怅然”。——还提示一点:徐无鬼“这样地”陈述魏武侯的两个“病”,是为了说明理当是他慰劳魏武侯,而不是相反,这里蕴含了他的什么观点?他到底想说什么?
2、要读懂第二段,即徐无鬼讲他相狗、相马的话,需要知道:“执饱而止”是说“吃饱就行了,没有别的要求”,但“执”字并没有“吃”的义项:“执”在这里是守住、保持的意思,故“执饱”其实是说“不饿”。“质”是“禀性”义,这里可翻译为“材质”;“狸德”,字面义是“狸猫(夜猫)的德性”,由于这是申明那等级的狗的“质”,所以这个“德”字同那个“质”字的含义相同。“若视日”是比喻地说明那狗不是“执饱而止”,而是“志存高远”;“亡其一”的“一”是“自身”的意思。“吾相马”后面四句,是交代“吾”察看马奔跑进退旋转时马的表现,亦即它的“行动轨迹”;接下两句是据此得出的评价结论:“是”字是指代有前四句良好表现的马。“有成才”是说有其天生的材质;“若卹若失”何义,我拿不准(只知道“失”可能是借作“逸”,因为“逸”有时写作“佚”),就不解释了;“超逸绝尘”就是《田子方》中说的“奔逸绝尘”的意思。
3、第三段,即女商与徐无鬼的对话,需要注意的是:女商的问话中,“独”字相当于“究竟”;“说”通“悦”;“横说”“从(纵)说”中的“横”与“纵”,相当于“远”与“近”;“金板六弢”必是指一部书;“启齿”在这里当是“开口一笑”的意思。明乎此也就够了。——徐无鬼的回答中:“直”字是副词,相当于“只是”、“仅仅”;所说的“流人”是指被流放在外地的人;“期年”即一周年;“滋深”的“滋”相当于“更”、“愈”。最后几句中多有偏僻字,但极少见到,参看译文知道意思就行了,只须记住:末句中的“莫”字是代词,相当于“没有人”,接近于英语中的none或nobody。
【辨析】
1、这一章谈不上有大的误解,只有对一些词语的理解、翻译是否准确、到位的问题。例如魏武侯说的“故乃肯见于寡人”句,《今注》和《方注》翻译为“所以才肯来见我”、“现在才肯来见我”,就是如此:这给人以武侯曾邀请徐无鬼来见他而遭到徐无鬼拒绝的印象,但“暗示出这个意思”却没有“语境根据”,而且同头句的说法相冲突。这里的直接原因,自是译者对“肯”字作了望文生义的理解。——“若恤若失”句,《今注》翻译为:“其神态有似安谧又如奔逸”,《方注》的译文却是“闷然无所思虑”:这就至少有一家是“误解”了。
2、这个寓言的寓意何在?《感悟》的一些说法值得注意,特抄几句:“徐无鬼的‘劳君’,包含着揭露和指点迷津的双重意义”,“‘国马’……的形象正是儒家礼乐文化对人的道德行为要求的象征……‘天下马’的形象是……即自然天成,依守本真,无所拘执,物我两忘。”“‘越之流人’和魏武侯闻‘相狗相马’而大悦的故事……所表现的都是对‘真’的向往和追求,以及‘真’的丧失之悲哀。”
【译文】
魏国隐士徐无鬼通过魏武侯的宠妃女商的关系,而得以会见魏武侯。武侯对徐无鬼表示慰问说:“先生一定是很疲惫了,苦于山林的劳累,所以才愿意前来见寡人。”徐无鬼说:“理当是我来慰问君主您的,您有什么必要慰问我。因为您若是放纵嗜欲,增强好恶,那么您的性命之情就会疲惫不堪;您若是废弃嗜欲,减少好恶,那么您的耳目享受就会困顿乏厄。所以应该是我来慰问您,您有什么必要慰问我!”武侯听了,怅然不应。
过了一会儿,徐无鬼又说:“让我来告诉你我是怎样相狗的吧。才质下等的狗,只要吃饱不饿就什么也不要求了,这也就是说,它的的材质近乎野猫;中等的狗,像是总在凝望着太阳,这说明它志存高远;上等的,则一心向外,好像忘掉了它自身的存在。我相狗,又比不上我相马的本事。我相马,只要发现哪匹马奔跑进退转弯的痕迹,直则像绳子拉的,弧则像钩弧划的,方则像是用角尺绘制的,圆则像是用圆规画出来的,就能肯定那是国家级的良马,只是还比不上世界级的。世界级的良马具有天生的材质,它似有忧虑,又神采奔逸,总像是忘记了自身的存在。像这样的马,奔逸绝尘,但不知道要去到何处。”魏武侯听了,高兴得笑了起来。
徐无鬼从魏武侯那里出来后,女商问他说:“先生您究竟是用什么办法使得我们国君这样高兴的?我用来使国君高兴的办法,从远处说,是向他介绍诗、书、礼、乐,从近处说,是向他谈论太公兵法。侍奉国君而大有功绩的人不可计数,而国君从不曾有过笑脸。先生您究竟是用什么办法取悦国君,使得国君如此高兴呢?”
徐无鬼说:“我只不过告诉他我怎么相狗、相马罢了。”
女商说:“就是这样吗?”
徐无鬼说:“你没有听说过流亡到越国去了的人的情况吗?离开故国才几天,他们一见到故交旧友便十分高兴;离开故国十来天个把月,则见到以前在故国见到过的人便大喜过望;等到过了一年,就只要见到好像是故国的人都会欣喜若狂的。这不说明,离开故人越久,思念故人的情意就越深吗?逃向空旷原野的人,因为那里丛生的野草把黄鼠狼出入的路径都堵塞了,就只好在草丛的空隙中艰难地生活,所以一听到人的脚步声就高兴起来,更何况是听到兄弟亲戚在身边说笑呢?没有人用真人纯朴的语言在我们国君身边说话,已经很久很久了啊!”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