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庄子·天道篇》解说(6-5-1、2、3)

(2017-09-15 17:17:48)

6·5·1士成绮见老子而问曰:吾闻夫子圣人也,吾固不辞远道而来愿见,百舍重趼而不敢息。今吾观子,非圣人也鼠壤余蔬而弃妹之者,不仁也生熟不尽于前,而积敛无崖。老子漠然不应。

 

【解说】

这个寓言的寓意不好把握,待读完读懂全文再讨论吧。这头一段是叙事,多有难字:① “而问曰”的“问”是责问义;“吾固不辞”句中的“固”是副词,坚决的意思;“愿”是希望义,“见”后略去了宾语“夫子”。② “百舍重趼”的“舍”是指一昼夜,“趼”是指手、脚掌上因摩擦而长出的硬皮,俗称“老茧”。③“鼠壌”是指从老鼠洞里挖出来的泥土;“余蔬”是指吃剩下的粮食(“蔬”通“糈”,泛指粮食,此处可译作“米粒”)。④“而弃妹之者”等于说(那一定是)你抛弃的:“而”是代词,相当于“你”为什么说“弃妹”,说解不一,但都无非是根据这里的情境作设想,你也可以有自己的设想,我就不参与了。⑤接下两句更难解,我猜意思是:而且,你吃饭时面前还摆满了各种各样生的或熟的食品,足见你聚敛财物简直没有限度“崖”可用来泛指“边际”)——请注意我的标点:我力求通过标点把句子之间的意念联系交代出来。

 

    辨析

这段话中的“百舍”,今注的解释是:“百舍,旅途百日。”方注则说:“百舍:三千里,极言路途遥远。舍,三十里为一舍。”——我认同《今注》的解释,因为我知道:“舍”可指客舍,故“百舍”即住过一百家旅店,意指走了一百天;“三十里为一舍”这说法不错,但多是指“行军三十里”,成语“退避三舍”也是借用“军事术语”。

 

译文

士成绮见到老子时就责问老子道:“我听说先生是位圣人,就坚决不辞辛苦,特意远道前来,希望能够见到先生,走了一百天,脚上都磨出好几层老茧了也不敢歇息。但我今天看到了先生,却觉得先生不像个圣人,因为您屋里竟有从耗子洞里挖出来的泥土,里面还夹有剩饭剩菜,那一定是您扔下的,这说明您不仁;同时,您吃饭时还生的熟的食品在面前摆了一大堆,更说明您聚敛财物无度。”老子听了,神情漠然,没有一点反应。

 

6·5·2士成绮明日复见,曰:昔者吾有刺于子,今吾心正卻矣,何故也?老子曰:夫巧知神圣之人,吾自以为脱焉。昔者子呼我牛也而谓之牛,呼我马也而谓之马。苟有其实,人与之名而弗受,再受其殃。吾服也恒服,吾非以服有服。

 

解说

    这是士成绮第二天与老子的对话,词语的解释可从下文得知,我先指出这两点:一,这个对话表明老子是个活得真实,一点不在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更不刻意“争取得到”别人某种评价的人。现在回头看上段末句“老子漠然不应”,就知暗示老子同《应帝王》篇介绍的泰式一样,是“一以己为马,一以己为牛”的(此二句中的“一”字应读作“任凭别人”)。二,老子所谓的“巧知神圣之人”,是指的“活得不真实的人”,因此,如果不把“无为”看作政治概念,即不是特指一种“治道”,可说老子倡导的、归依的“人生态度”就是“无为”:“无为”者,不刻意作为也,亦即率性而为,决不为了得到他人的某种评价而特意“按设计出来的模式”表现自己。

    

    辨析

1、对“今吾心正卻矣”句《今注》注曰:“‘正’,谓有所悟。却,谓有所除。此句意即今天我心里有所觉悟而除去了前嫌。”一般都这样理解我不认同此解:士成绮不是来向老子道歉,而是来问何故“今吾心正卻”,哪里谈得上“前嫌”据此认定“吾心”当是指“我昨天对你的那种看法”(“心”是想法、思想义);“正”是副词,相当于“全部”;“卻”同“却”,退去义(《战国策·秦策一》:“弃甲兵怒,战慄而却。”)——按我这理解,“何故也”之问就好解释了,即是问:我昨天对你的那种看法今天竟然全没了,这是为什么?按《今注》的理解,“何故也”就向别人问自己“觉悟”的原因了,这怎么可能呢?又,这一句,《方注》也有注曰:“郤(xi):通‘隙’,裂缝。此指讥刺之心正在产生裂缝并逐渐消失。”显然,它还认为此句中的“正”字相当于“正在”。这理解倒是说得过去,只是对“郤”字的解释恐难得到方家的认可。

    2、老子答话中的“再受其殃”句,说解甚多,《今注》取林希逸说,翻译为“这是两重的罪过”。我以为,这里谈不上“罪过”,而且老子并不在乎别人认为他有几重罪过。这里的要点,在于前头有个条件副句“苟有其实”:此句提示了,前头两个“呼我”句不是说你即使污蔑我是牛或者马,我都加以接受,而是说,你“有其实”亦即确有事实根据的话,无论说我是什么,我都不予计较;最后两句也是作这种表态。据此可知,老子这番话的主旨意思是:一般说来,别人怎样看你说你,乃是你自己“为人状况”的反映,因此,不论何人,尽管按人的本性做人就是了,不必在意他人对自己的评价。这也就是说“人与之名而弗受”是毫无意义的,那只会让人继续那样看你说你。因此,“再受其殃”理当是只会继续受到那种指责的意思。训诂根据是:“殃”有惩罚义,此处轻言之,作“指责”义。——很明显了,老子这番话的言外之意是:你昨天那样说我,今天变了,一定是因为你终于发现我不是你昨天设想的那种人。所以这番话字面上不像是但确实是在回答士成绮的“何故也”之问。又,这句话《方注》的译文是:“就是再犯了一次错误”。

3、 老子最后说的“吾服也恒服,吾非以服有服”句,《今注》采取李勉说,翻译为:“我接受[别人给予的名称 ]常常是顺其自然地接受,并不是[有心]接受才去接受。”我则认为:这里的两个“服”字,是针对前文说的“人与之名而弗受”的“不服”态度而言的,所以确实是服气、接受的意思;“恒服”字面上是从时间上说,“永远服”的意思,其实是说“真心服”,因为只有“真心服”才会“永远服”;前句中间插个“也”字,是标明此句是个简单的判断句,后句是从反面加以强调,所以两句应翻译为:(因此,)对于别人的指责,我接受是真心的接受,不是为了让别人觉得我接受了就就表现出接受的样子。这正是率性而为、毫无做作、活得十分真实的表现。注意:“以服有服”的“以”字是介出原因或目的,“有”是使用义。——对这两句,《方注》没有作注,只是翻译为:“我服从人家是一贯的,并非有心服从才去服从。”这就翻译错了。

 

译文

士成绮第二天又见到了老子,说:昨天我那样讥讽你,可今天我的那些想法就完全没有了,这是为什么?老子回答有一种人可称为巧知神圣之人,但我自以为不属于种人昨天,你若是叫我牛,那我就是牛好了,你叫我马,那我就是马好了;因为别人给我一个外号如果有事实根据,我不接受只会是继续受他那样指责所以对于别人的批评,我接受就是心悦诚服地永远接受,不会是为了让别人觉得我接受表现出接受的样子来

 

6·5·3士成绮雁行避影,履行遂进而问修身若何?老子曰:而容崖然,而目衝然,而颡然,而口阚然,而状義然马而止也动而持,发机,察而审,知巧而于泰凡以为不信。边竟有人焉,其名为窃。

 

【解说】

1、这几句是说:士成绮听了老子上面那番话,十分感动和惭愧,就侧身而行,蹑手蹑脚地走到老子跟前问道:该怎样修身?这自然说明他想皈依老子之道了。老子的回答颇出人意外:先用五个“然字句”描述他外貌长相的奇特(五个“而”字是主语,都相当于“你”;“颡”是额头,或面颊似繋马而止也句是小结前五句,说:就像一匹被拴住了的烈马总在期待脱缰狂奔),接下用四个“而字句”论定他为人品格的不堪(这四句仍然是以“而”作主语,省略了;“而”字前后都是两个具有某种对立关系的概念,说明此人聪明能干“过头”),最后“凡以为不信”是总结说凭着你所有这些素质和品性,可以断定你是一个不诚实的人(“凡”相当于“所有”是介词“以”的前置宾语“信”相当于“诚”)。末了说一句“边竟有人焉,其名为窃”,是什么意思?我理解喻示士成绮:你的素质和品性说明你现在像是一个不能光明正大地做人行事的窃贼,已经处在“人之国”的边境,跨出一步,就完全没有人性了,就谈不上修身所以你回归正常人,必须洗心革面。这显是对“修身如何”之问的极好的回答。——“竟”通“境”,“覩于泰”是看起来很稳重老实的意思(“覩”是“暏”的异体字);五个“x然”的具体含义,各家的解释不尽一致,但无关紧要,我就不解说了。

2、我要说明:四个“而”字句的第二句,各种版本都作“发也机”,我以为这一定有误,因为原文不至于这样不一致,理当作“发而机”:“机”是指安装在某些器械上的制动装置,这里用作动词,正与“发”相对待,“发而机”与前句“动而持”和后句“察而审”,明显都相对仗。因此,我大胆地将“也”字改作“而”了。

 

辨析

1“似繫马而止也”以后的几句,《今注》的译文是:“好似系住的奔马[身虽被系而心在驰骛]。蠢蠢欲动而强自抑制,发动迅速如放弩矢,明察而精审,智巧而显现骄泰之色。这都不是真实的本性。边境上有一种人,名为取巧。”——我以为:这像是直译,但不能让人读懂,因此对读者理解原文没有多大帮助。

2、此节头一句,《方注》翻译为:“士成绮侧身斜步前行,不敢履蹑老子的脚迹,来不及脱鞋就仓促上前问道”;老子答话“似繫马而止也”以后的几句,它翻译为:“但心却驰骋于外物之间;在行动之前故意装得很矜持,一旦行动起来就像弩箭离机,对事物精明而详审,凭着自己的智巧而表现出骄泰之色,以上这些都属于矫情伪态,边境上如果有这种人,他的名字就叫做盗贼。”——我以为:这是明知自己没有读懂原文者勉强做出的翻译。


    【译文】

士成绮听了,就过身来,蹑手蹑脚地走到老子跟前,问道:“该怎样修身老子回答说:你容颜高傲,目突,头额矜傲,口张舌利,身形巍峨,就像一匹被拴住了的时刻都在期待脱缰狂奔能张能驰引而不发,明察而又精审,善于耍弄智巧而装出稳重老实的样子你的所有这些素质和表现,在在说明你缺少诚信——边境线上一种人,他们的名字叫窃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