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骈拇篇》解说(1-6)
(2017-07-15 17:35:22)
1·6且夫待鉤绳规矩而正者,是削其性者也;待纆索胶漆而固者,是侵其德者也;屈折礼乐,呴俞仁义,以慰天下之心者,此失其常然也。
【解说】
又用“且夫”领起的这三句话看似好懂,其实容易误解。——这段话同前文似乎没有直接的联系,所以有些注家将本篇划为两部分,此段以下的文字为第二部分。
1、前两句的主语和谓语都是“者字结构”,但都是指事,不是指人(每句的“是”字都是主语的复指词,等于说“这样做”);“待”字都通“持”,执持的意思(《仪礼·公食大夫礼》:“左人待载。”郑玄注:“古文待为持。”)所以头句是说:用曲尺墨斗、圆规角尺之类的工具去矫正某物(的形态),那其实是削损它的本性(“鉤”是“钩”的异体字,此指画弧线的工具)。注意:在这里,“正”是形容词用作及物动词(使动用法),其潜在的宾语是“某物”(“性”字前面的“其”字就是指代那潜在的宾语),“正”的标准,无疑是“待鉤绳规矩”者其人主观设定的,未必符合对象的本性,所以作者说“是削其性者也”(这个“者”字可以不要的,加上它是为了加强语气)。——第二句应仿此理解。“性”和“德”在这里也是用作同义词。
2、第三句又是比拟于前两句说的,所以“从意思上看”,结构与前两句相同:“以慰”相当于前两句的“而正”、“而固”,只不过把“慰”的宾语(受事)明确交代出来了;相应地,“屈折礼乐,呴俞仁义”是指明“慰”的手段、方式,可意译为:对人彬彬有礼,施以仁义;“失”是与“削”、“侵”对应着说的,所以是“使……失去”的意思;“常然”是与前两句说的“性”与“德”相对应的,故也是指人的“本性”,亦即由本性决定的“常然属性”,因为此前没有提及这个概念,故接下特地加以说明。——注意:“礼乐”就是指的礼,人在行礼时常须点头哈腰,即屈折身体,所以“屈折礼乐”是向人表示礼貌的形象说法;“呴”是张口向人哈气使其感到温润,“俞”是“输”的借字,故“呴俞仁义”是诚挚地向人施以仁义之情的形象说法。又,凭着同“正”和“固”的“对应关系”,可知此“慰”字也是形容词用作及物动词,不是“安慰”的“慰”,而是借作“蔚”,盛大义,“慰天下之心”直接是说“使天下人的心胸开阔起来”,其实则是“使天下人趋向善良,乐于施行仁义”的意思。这样理解这个“慰”字,不仅能够最好地解释此句句义和作者说这三句的用意(这一句是针对倡行仁义者而发),还使得三句话具有了全面性和递进关系:“正”、“固”、“慰”依次意味着改正错误、保持正确、趋向完善。
3、很明显,这几句是对前文“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骈于拇者,决之则泣”等句申述的意思作发挥,即是对那类现象作理论概括:任何生命之物都自满自足,用外力去干预它,不管干预者出于何种用心,都是对它的本性的伤害,只会使得它变得不是它了,因而必然受到它的“本能的反抗”。由于作者实际上只是要揭示人的本性,针对的“外力干预”主要是儒家倡导的仁义,所以又要落实到对仁义的批评:说前两句既是为了引出第三句,更是为了让第三句所作的论断像是一个更具普遍性的命题的推论,从而更有论证性,更有说服力。——可以说,这样的三句话,是类比推理和演绎推理的杂糅、混合。还应注意:作者在这里使用“正”字和“慰”字,是想暗示地交代:干预者的居心可能不坏,但在这里,他的行为的本质和实际后果,同他“是何居心”并不相干。
【辨析】
1、头两句中的“待”字,注家们多理解、翻译为“依靠”,或者“等待”,这是望文生义:从谓语是“削其性者也”、“侵其德者也”看,这两句明明是说,用工具去“正”或“固”某物,那无异于“削其性”、“侵其德”,而不是说某物“有待”或“依靠”什么东西来“正”它或“固”它;因此,这个“待”字完全可以翻译为“用、拿”,怎么会是“依靠”或“等待”的意思呢?——这真是“不该发生的误解”。由于有这个误解,后面的“而”字自然得不到正确理解了:这个“而”字,以及第三句的“以”字,是用来连接状语和中心语的,兼有“介出目的”的作用,《今注》竟译作“却”,其他注家则多照搬到译文中。
2、第三句,《今注》和《方注》的译文分别是:“用礼乐来周旋,用仁义来劝勉,以安慰天下人心的,这是违背了事物的本然真姓。”“屈身折体以行礼乐,装出和颜悦色来假扮仁义的样子,用来慰藉天下人心的,这就失去了真常自然之性。”——翻译成这个样子,原因是译者未能领会到,这三句话“在意思上”具有“全面的对应关系”,因而想不到“慰”通“蔚”,“失”应是“使失去”的意思。就《今注》而言,还因为它把“呴俞”解释为“爱抚”了(它认可成玄英说:“呴俞,犹妪抚。”)其实,这个“呴”字就是《庄子·大宗师》篇中说的“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句中的“呴”字,如果想到了这一点,就会认定成玄英的解释是误解,就不会盲从于他了。
【译文】
用曲尺墨斗、圆规角尺之类的工具去矫正某物的形态,那其实是削损它的本性;用绳索、胶漆之类的东西去把某物固定下来,其实是侵犯它的天然禀赋;对人彬彬有礼,施以仁义,以此鼓舞天下人心,诱导人们向善,其实是使得天下人丧失自己的常然本性。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