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论语》章句辩误,之二:“丧,与其易也,宁戚。”

(2011-07-16 08:05:31)
标签:

杂谈

        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八佾·4章)

 

孔子的答话,杨伯峻翻译为:“你的问题意义重大呀!就一般礼仪说,与其铺张浪费,宁可简朴节约;就丧礼说,与其仪文周到,宁可过度悲哀。”他把这里的“易”字理解为指谓“仪文周到”,颇不好懂,更找不到训诂根据。后一句,李泽厚、傅佩荣的译文分别是:“丧事,与其仪式隆重,不如真正悲伤。”“至于丧礼,与其仪式周全,不如心中哀戚。”两人显然认同了杨伯峻对“易”字的理解。李零说:“这里的‘易’是简易,和‘戚’相反,是平淡处之,不当回事,无中心之哀的意思。”这理解“在方向上”对了,把“易”训为“简易”,则也错了。

孔子的整个回答,是教导对礼仪活动要坚持中庸原则,又强调宁可“不及”,决不可以“过”。前后两句的关系是:前句一般地讲应如何对待礼仪活动,后句则举丧礼为例,以作说明。因此,“易”必定和“戚”构成“对子”:“戚”是悲哀的感情,所以“易”就应该是指“高兴”之类的情感。丧礼是表达对死者的哀思,故“戚”是内容的方面,“宁戚”体现了要重内容的意思。于是可知,“易”是忽视这个内容的表现。因此,后句最好翻译为:在丧礼上,则不可表现得轻松愉快,应该表现得哀伤悲痛。“易”字有“轻松愉快”的意思吗?有的,证据是《诗••小雅•何人斯》中就有这样的句子:“尔还而入,我心易也。”其中的“易”字就应训为“安心、和悦”。——傅佩荣说:“易、戚:有重内与重外之分。……另外,奢与俭无法并取,易与戚却可以兼顾,只是须分本末。”我不知他这样说的根据是什么。

这里有两点值得注意:一,不可借口“丧礼上哪会有人表现得轻松愉快的”,来否定我的理解:在丧礼上显得轻松愉快,一点没有表现出悲哀感情的人,其实也是有的,孔子说过“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的话(《论语》·八佾26章),可见他就见到过这种人。二,这里说“与其易也,宁戚”,实是说与其“不及”宁可“过”,从而与前句其实是说与其“过”宁可“不及”,正相反了。这是因为:前句是针对一般的“礼”,即表达情感的形式,所以说要与其“过”,宁可“不及”;后句是针对丧礼上的“情”,即丧礼要表达的内容,故而说要与其“不及”,宁可“过”。可见两层意思是对比地说明,要重内容而不重形式这个一般原则,一点不相矛盾。

我还想说:1、前句的“俭”似乎不宜翻译为“简朴节约”,译作“简陋”更好一些;2、这里的两个“与其……宁……”,同今天说的“与其……不如……”似乎有点区别,用“不可……应该……”的句式翻译,可能更好一些。

何新注曰:“易,古音锡,与熙通。熙,欢乐也。”他将“易字句”翻译为“与其欢乐,不如悲戚。”孔子的答话,杨伯峻翻译为:“你的问题意义重大呀!就一般礼仪说,与其铺张浪费,宁可简朴节约;就丧礼说,与其仪文周到,宁可过度悲哀。”他把这里的“易”字理解为指谓“仪文周到”,颇不好懂,也找不到训诂根据。后一句,李泽厚的译文是:“丧事,与其仪式隆重,不如真正悲伤。”傅佩荣的是:“至于丧礼,与其仪式周全,不如心中哀戚。”两人显然认同了杨伯峻对“易”字的理解。李零说:“这里的‘易’是简易,和‘戚’相反,是平淡处之,不当回事,无中心之哀的意思。”这理解“在方向上”对了,把“易”训为“简易”,则也错了。

 

孔子的整个回答,是教导对礼仪活动要坚持中庸原则,又强调宁可“不及”,决不可以“过”。前后两句的关系是:前句一般地讲应如何对待礼仪活动,后句则举丧礼为例,以作说明。因此,“易”必定和“戚”构成“对子”;“戚”是悲哀的感情,所以“易”就应该是指“高兴”之类的情感。丧礼是表达对死者的哀思,故“戚”是内容的方面,“宁戚”体现了要重内容的意思;于是可知,“易”是忽视这个内容的表现。因此,后句最好翻译为:在丧礼上,则不可表现得轻松愉快,应该表现得哀伤悲痛。——“易”字有“轻松愉快”的意思吗?有的,证据是《诗•小雅•何人斯》中就有这样的句子:“尔还而入,我心易也。”其中的“易”就应训为“安心、和悦”。

 

这里有两点值得注意:

 

一,不可借口“丧礼上哪会表现得轻松愉快的”,来否定我的理解——在丧礼上显得轻松愉快,一点没有表现出悲哀感情的人,其实也是有的,孔子说过“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的话(《论语》·八佾26章),可见他就见过这种人。

 

二,这里说“与其易也,宁戚”,实是说与其“不及”宁可“过”,从而与前句其实是说与其“过”宁可“不及”,正相反了。这是因为:前句是针对一般的“礼”,即表达情感的形式,所以说要与其“过”,宁可“不及”;这里是针对丧礼上的“情”,即丧礼要表达的内容,故而说要与其“不及”,宁可“过”。可见两层意思是对比地突出要重内容而不重形式这个一般原则,一点不相矛盾。

 

我还想说两点:1、前句的“俭”似乎不宜翻译为“简朴节约”,译作“简陋”更好一些;2、这里的两个“与其……宁……”,同今天说的“与其……不如……”似乎有点区别,用“不可……应该……”的句式翻译可能更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