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中原驴友之家
中原驴友之家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99,214
  • 关注人气:37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缠论详解44:一个具体走势的分析

(2015-12-23 13:57:40)
标签:

财经

股票

分类: 缠论技术

(娇注:这课级别AO为笔,甚至连笔都不是,与分段后AO为段不同。主要学习走势分析的思路。)

本课是1分钟类中枢1分钟中枢再到5分钟中枢级别不断扩张的演示。要注意其是3类买卖点扩张递归成大级别的方式,要与震荡延伸方式区别开。延伸扩展成大级别走势比3类买卖点后扩展递归大级别走势多空分歧要小,双方意见更统一。

  这图有个条件,就是d1=g2d2=g4。其实这条件有还是没有,并不影响分析,但有这些条件,就会增加分析的难度。这里,就从18.5元(设为g0)开始分析。

缠论详解44:一个具体走势的分析

 当你以某级别分析图形时,就先假设了次级别是线段。这图里,除了最后一个,其余每一个dngngndn+1都是1分钟以下级别的,所以都可以看成没有内部结构的线段。

 我们就从g0开始,当下地进入图形中。显然,当下走到g1时,由于只有两段,所以不形成任何中枢,当然,如果你是一个分笔操作者,那么g1就构成一个第二类卖点了

缠论详解44:一个具体走势的分析

当走势发展到d2时,一个1分钟级别的中枢就形成,区间是[d1,g1]。后面出现的线段,就要以该区间来决定是中枢震荡还是第三类买卖点。

缠论详解44:一个具体走势的分析

由于d1=g2,那么d2g2这段就属于[d1,g1]中枢的震荡。

缠论详解44:一个具体走势的分析

而到d3g3这段,显然已经不能触及[d1,g1],所以g3就是第三类卖点。当然,如果前面d1>g2,那g2就是第三类卖点了。 

缠论详解44:一个具体走势的分析

 其实,由于d1=g2,所以当行情发展到d3,就可以当下地用结合律对走势进行多样性分析。这时候,有如下等式:

  g0d3=(g0d1+d1g1+g1d2)+d2g2+g2d3=g0d1+(d1g1+g1d2+d2g2)+g2d3

 括弧里的是中枢。在后一式子看来,该中枢就是[d1g2],也就是一个价位,这时候,也并不影响前面关于g3就是第三类卖点的分析。而这种分解,比较符合一般的习惯,所以是可以采取的。

缠论详解44:一个具体走势的分析

 显然,以MACD辅助判断,力度上,g1d2>g2d3>g3d4H,相对来说,后者都是前者的盘整背驰。当然,在1分钟图上,这种背驰都没有什么操作意义,但如果是日线、甚至年线图上,就有了。

缠论详解44:一个具体走势的分析

 分解图形,有一个原则是必须知道的:两个同级别中枢之间必须有次级别的走势连接例如,g0d4= g0d1+(d1g1+g1d2+d2g2)+g2d3,+d3g3+g3d4)这样的分解是不被允许的,因为括弧中的两个同级别中枢之间没有次级别的连接。(注意,这与下面三次级别构成中枢的情况不同,那种情况下,是允许三个括弧相加而之间没有次级别因为那是扩展成高一级别中枢的情况,和这里两个同级别的情况不同。)(H:能否用a+A+b的次级别扩展?

缠论详解44:一个具体走势的分析

 当行情当下走到d4点时,根据上面的原则,无非有下面两种可能的分解:

 g0d4= g0d1+d1g1+g1d2+d2g2+g2d3+d3g3+g3d4 g0d1+d1g1+g1d2+d2g2+g2d3+d3g3+g3d4

缠论详解44:一个具体走势的分析

缠论详解44:一个具体走势的分析

d4g4是盘整背驰后的正常反弹,针对上面第一种分解,这只是第三类卖点后向一个新的同级中枢移动或形成更高级别中枢的一个中间状态,g4d5这段也是;

缠论详解44:一个具体走势的分析
缠论详解44:一个具体走势的分析

 针对第二种分解,由于g4=d2,所以d4g4是(d2g2+g2d3+d3g3)的中枢震荡,d5g5这段也是。

缠论详解44:一个具体走势的分析

在这种情况下,采取哪种分解?其实,哪一种都可以,但第一种,由于在中间状态中,没有一个确定的标准,所以对短线操作指导不足,而第二种,由于是中枢震荡,操作起来就指导明确了,所以从方便操作的角度,就可以用第二种。这就是反复强调的分解多样性的好处,一般来说,对于具体操作,一定要选择当下有明确意义的分解,例如是中枢震荡的,或有第三类买卖点的,但一定要注意,所有的分解必须符合分解的原则,否则就乱套了。

缠论详解44:一个具体走势的分析

对于第二种分解,d5g5这段属于中枢震荡,但对于第一种分解,d5g5这段就有了一个重大的意义。因为那种第三类卖点出现后的中间状态,在d5g5这段出现后就彻底消除了,一个更大级别的中枢就给确定了。具体如下:

 g0g5= g0d1+{d1g1+g1d2+d2g2+g2d3+d3g3+g3d4+d4g4+g4d5+d5g5}

缠论详解44:一个具体走势的分析

缠论详解44:一个具体走势的分析

H:右图绿线中的这种结构能成5f中枢要重视!

  三个小括弧里的1分钟中枢重叠构成了大括弧里的5分钟高一级别中枢。中枢的区间是[d2g5],注意,这时候,就要把1分钟的走势当成线段,小括弧里的都是线段,高低点就是这线段的端点

缠论详解44:一个具体走势的分析

这样一来,后面的走势就十分简单了,例如,g7就是一个第三类卖点(d7g7,其中23K线有一个较大的回试,然后有56两个小十字星停在该区域,由此就知道这肯定构成1分钟中枢了,也就是内部可以画出一个1分钟以下级别的三段来,当然,具体的如果有1分钟以下图看就可以把握,特别对于级别大的图,这些时候都可以看小级别的图去确认,如果经验多的,一般看到这种情况,不用看小级别的都知道这么回事情。)

缠论详解44:一个具体走势的分析

 按照第二种分解,相应的5分钟中枢要到g6点才完成,这样g0g6= g0d1+d1g1+g1d2+{d2g2+g2d3+d3g3+g3d4+d4g4+g4d5+d5g5+g5d6+d6g6}

相应的5分钟中枢区间就是[d3g5],在这种情况下,d7g7也是一个中枢震荡,但不构成第三类卖点,因为不符合条件。(为什么?本ID写了这么多,这么简单的问题,就当成作业请各位回答。)

缠论详解44:一个具体走势的分析

 注意,并不是说一定要形成该级别第三类卖点后才能大幅度下跌,完全可以用该级别以下小级别的第三类卖点就突破中枢,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就是只要足够长时间,该级别的这第三类卖点一定会出现的,当然,在最极端的情况下,这个卖点离中枢很远的位置了,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就是该卖点后一定继续向下。而上涨的情况相反,第三买点后一定继续向上,一个最好的例子就是60047720070409日这个小级别的第三类买点,这买点离2月分的中枢很远了,但依然有效。还有的可以看60083720070206的例子。至于暴跌的例子,现在很难找到,老一点的投资者应该都记得庄股跳水后,第一次反抽后再继续更大幅度下跌的例子,那就是第三类卖点

 必须注意,在这种大幅快速波动的情况下,一个小级别的第三类买卖点就足以值得介入。例如对一个周线中枢的突破,如果真要等周线级别的第三类买卖点,那就要一个日线级别的离开以及一个日线级别的反抽,这样要等到何年何月?因此,一个30分钟甚至5分钟的第三类买卖点都足以介入了。但这里有一个基本的前提,这种小级别的大幅突破必须和一般的中枢波动分开,这种情况一般伴随最猛烈快速的走势,成交量以及力度等都要相应配合。这种操作,如果理论把握不好,有一定风险,就是和一般的中枢震荡搞混了,因此理论不熟练的,还是先按最简单的来,例如对周线中枢的突破,就老老实实等周线的第三类买点。注意,卖点的情况,即使理论不熟练的,宁愿按小的来,因为宁愿卖早,决不卖晚。不过,对于大级别中枢来说,如果还要等到第三类卖点才卖,那反应已经极端迟钝了,那第一、二卖点去哪了?市场里可不能随地睡觉。

 还有一种极端的例子,就是大幅度的中枢震荡,例如5分钟的中枢在10000元,最极端的,甚至可以次级别以下震荡到0.01元,又拉回来,即使连续跌停到0.01元,然后连续涨停到100000000元,再跌回来10000元,这也是5分钟的中枢震荡。当然,这么有病的例子也只能是理论中的,但由此可见本ID理论的涵盖面之广。所以中枢震荡的操作,一定是向上时力度盘整背驰抛,向下力度盘整背驰回补,而不是杀跌追涨,否则真出现这么有病的情况,那就真有病了。

 关于追涨杀跌,如果在中枢震荡中,一定死定。但如果是在第三类买卖点后,却不一定,因为中枢的移动,并不一定恰好就是你买卖的位置就结束了,就算是,后面也还有中枢震荡出现,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追涨杀跌,也有活的机会,但这都不是长远之计,为什么有好好的第三类买卖点不用,一定要追涨杀跌?就算是追涨杀跌,也可以利用小级别的买卖点进去,为什么一定要瞎蒙?

 回到上面的两种分解,其实这两种分解对于g7点来说,结论是一样的,而从MACD辅助看,这种两次拉回0轴都冲不上去的走势,而且第二次红柱子还面积小了,这种情况也预示者后面有麻烦。但多种分解,其实并不是什么麻烦事,反而是相互印证的好办法。不过一定要再次强调,分解必须符合规范,不能胡乱分解。

缠论详解44:一个具体走势的分析

 按严格标准说,如果你能熟练地,无论任何图形,都能当下快速地按以上标准来分解并指导操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