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入秋入冬怎么算?

(2014-11-05 16:37:05)
标签:

杂谈

每年涉及到季节转换的时候,总会有这样两大类问题,一个是,某地入春(夏秋冬)了吗?一个是,标准是怎么定的?对于这两个大问题,应该先讨论清楚标准。

其实标准有很多,有人直接选用天文上的春分、秋分来作为季节的划分(美国人大多这样算)。有人按照24节气算,比如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但24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并不是全国适用,而且立春也并非真的代表春天的到来,更多反映为气温开始回升,隆冬结束。还有人采用物候的标准,比如桃花开了,就是春天到来等等。气象作为一个学科,有着更为严谨的定义。这个定义标准,其实也在变。之前主流标准,大概有这样三个:一个是日平均气温连续5天达到一个临界值(注意是连续的5天,每一天都达标);一个是候平均气温达标(1-5日,6-10日,11-15日这样固定的5天,算为一候);还有一个是5天滑动平均值达标(比如3-7日,4-8日,把相邻的5天打包一起算平均)。显然第一个标准更为严格,第三个标准相对宽松。

在2012年底,中国气象局又制订了一个新的方案。这个方案更加严谨,不过在实际操作中,会变得难以计算,除非是遇到较强冷空气,气温大幅下降,几乎是断崖式暴跌,才会相对容易判断,否则季节转换,往往已经过去很久,才能确认。下面是太原和长沙的案例,一个是暴跌式入冬,一个是反复多次,最后在入秋半个多月后,才确认入秋。

http://s10/large/0025WH5Hzy6Nnelx4Ct29长沙入秋过程纠结,老标准简洁明了,新标准非常复杂,且差距较大

http://s3/large/0025WH5Hzy6Nnf03pGqf2太原入冬过程中,降温明显,新老标准一致

上面的解读可能还不够概括。老标准采用的日平均气温,如果记为mt,则要求找到mt1、mt2、......mt5,都要满足条件达标,mt1对应的那天为新季节开始日期。新标准,将5天滑动平均记为ma,ma1为(mt1 mt2 mt3 mt4 mt5)/5,ma2为(mt2 .... mt6)/5,以此类推。当ma1,ma2,ma3,ma4,ma5满足条件,而且后面复辟日数不足新王朝日数时,在ma1当中的mt1到mt5,找到第一个满足条件的mt对应的日期,为新季节开始日期。倘若复辟日数更长,则前面换季无效(复辟和新王朝等长,新王朝有效),后面重新满足条件时,按照上面标准计算。

因此,新标准计算起来相对复杂,但也更加严谨。在实际工作中,判断难度较大。有时公众会问,入秋入冬了吗?需要给气象部门一些时间去计算和判断。从常年来看,11月上旬,华北的京津、石家庄一带该入冬了。华南的广州也该入秋了。 而目前也看到了这样的苗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