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是最难熬的一味药
研多少相思作引,也未必倾满
这浅浅的一盏
我的月光之盏啊,比纸还薄
她透明的心让尘世羞愧
却依然夜夜磨洗
比翡翠还硬的光泽
这是发表在中国诗歌网好友细阳瘦马的诗歌“月光之盏”节选,我一直以为他的诗歌充满悲悯之心,麦子、农民、底层人、生活的艰辛是他一贯的主题,但没想到他竟然也有如此细腻柔软的笔触,这首诗具有古典诗词的意境,很喜欢“时光是药”,“研相思作引”这两句,这是多么新奇的比喻,语贵新奇,把无形的时光与有形的药,把看不见的相思与实体的杯盏相结合,瞬间让人有了物化的想象,这也许就是他诗歌的风格之一吧。
天忽然又蓝又宽
眼睛不再因为作业而酸涩
孩子们先于鸟雀冲出
春寒,在泥土里
翻滚,跳跃
溅起一串串笑声
砸得经年才醒的草根
龇牙咧嘴,笑着
喊疼
再看这首“惊蛰”,草根龇牙咧嘴,笑着喊疼,将惊蛰时节的景物拟人化,渲染了一种生机勃勃的景象,春寒,翻滚,跳跃;草根,笑着,喊疼,这些语句不仅对仗排比,又像一连串的符号写出了时令的变化。记得以前读过萧红《呼兰河传》的后花园,也是如此,后花园的一草一物都充满了童心情趣,活了起来。
看桃花的人只
看见春风中的娇艳
看不见桃树
皴裂的皮、盘结的根以及内心
坚硬的核
不知道明日零落成泥
桃花
也在看他
这首桃花灼灼颇有卞之琳的“断章”之感,看桃花的人看不见桃树,桃花也在看他,可见诗人读过很多现代诗,善于吸取前人的优点,又有自己的风格。看桃花的人看不见桃树皮根以及内心坚硬的核,隐藏了作者内心深处的思考。
小时候
中秋的月亮特别圆特别大特别亮
父亲切开月饼的动作虔诚而恭敬
横一刀,竖一刀,斜一刀……
四十年后
月亮依然那么圆那么大那么亮
然而中秋节的月饼却越来越小了
我只需打开精美的包装
学着父亲的样子把月饼和着月色三分
一分给父母,他们在地下有知
一分给儿子,他如今远在天涯戍关守边
还有一分,给我自己和身边的亲人
节选于“两地中秋”,第一段作者不厌其烦的描写父亲切月饼的动作:横一刀,竖一刀,斜一刀……这种白猫的手法,用一系列的动作渲染了父亲虔诚的心。后面一段融入了古诗词的意境,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很自然的化用了古词,却不着痕迹,将现代诗和古体诗非常自然的融合在一切。
在枫桥等你
等你驾一叶扁舟,涉黄檀溪而来
等你曳一尾游鱼,越白水溪而来
等你,在风雨千年的古驿站
等你,在明月清波的枫溪口
这首诗的第一段充满了音律感,用排比对仗的语句,营造了一种等你的氛围,一唱三叹,循环往复,和新月派诗人徐志摩曾经提倡的风格有所相似。同时诗歌还很有画面感,扁舟、游鱼、古驿站、枫溪口等仿佛将人带入古老的画卷,别具美感,可见诗歌不仅要有思想内涵,更是用来吟唱和欣赏的。
我坐在时光里等你
听窗外暮雨殷勤
嘀嗒嘀嗒,如风动如心动
轻叩檐瓦和窗棂
从昨夜到今晨
从醉里到梦里
我坐在时光里等你
看流年白驹过隙
吧嗒吧嗒,蹄声碎蹄声咽
踏醒冰河与心河
从故土到异乡
从前世到今生
这首诗是他诗集名字《坐在时光里等你》的主诗,对仗工整,用词极其讲究,长短句相间,相声词、叠词的运用,增加了诗歌的可读性,每两段对应的字句都相同,讲究平仄押韵,就像我曾经读过的一首英文诗歌“箭与诗”,可以说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作者的水平。当然,瘦马的诗歌风格多样,有这样文采斐然、朗朗上口的,亦有朴素自然、不加修饰的,比如“相对”。
妞上学
妈妈接送
天下雨
天下雪
天又晴了
妈妈不辛苦
只是车轮
会偶尔感冒
没有一句华丽词藻,寥寥数笔勾勒出妈妈和女儿相对的情景,不渲染却自动人,就像一幅简笔的素描,在平淡朴实娓娓讲述中,给人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感觉。
他的诗歌还直面生存的艰辛,繁杂的现实,比如“我的亲哥哥”。
我的亲哥哥
远在云南打工多年未回的哥哥
早上九点发来一条微信
说是临时有困难
借我四千元人民币应急
最后还附了一句:
下月发工资就还你。
下月发工资就还你,这句大白话,非常符合作者哥哥打工人的身份,亲哥哥偶尔向作者借钱,都要如此忐忑表态,不由让人想到鲁迅的闰土那最后一句老爷的呼唤,不禁让人潸然泪下,也让善感的作者用最朴素的大白话记录了这一刻,可见诗歌可以文采斐然,注重音律节奏,也可以大白话,只要能打动人就好,同样他还有一首诗歌描写早晨的面摊,也很接地气,说一群人挤在早点摊位,流着汗拼命挤在逼仄的空间,连阳光挤进来都有点费力,一语双关的展现了农村人到城市打拼的艰辛。
瘦马的诗歌想象瑰丽,经常出语奇特,他说乡愁老去,乡愁还会老去吗?新奇的句子,新奇的想法,让他现代诗里既有古诗词的意境,又有印象派的味道,有夸张的比喻,前卫的思想,善于用具体的物象表达抽象的思想,将传统与现实与想象都结合到一起,让诗作呈现了多面的风格。
有人说,诗歌贵在文采音律、诗情画意;有人说,诗歌贵在直面现实,要有思想深度,而瘦马恰好同时具备这两点,他既读过大量的古典诗词和现代诗歌,将心中素养自然的融入自己诗作,同时出生乡村的他,感受过生活的艰辛,父辈和兄长的打拼,让他对底层人的生活有了更多的关注和同情,有人说,儿时的经历就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写作源泉,不无病呻吟,不一味的风花雪月,笔触所及既有诗意浪漫的一面,更有展现现实的一面,让人在美感中有思索。有时我读他的诗歌,和他的人很难结合在一起,在我眼里大大咧咧、不善言辞的他,竟然也有清丽婉约的笔触,更有发人深思的呐喊,究竟哪种才是诗人的本身呢?我已经不知道,但并不妨碍我对他诗歌的欣赏和喜欢,我本身不擅长写现代诗,但我会读,能一眼看出好坏。
如果说诗如其人,也许瘦马本身也是这样的一个既简单又复杂,既浪漫又现实,既童心又深邃的人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