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湖南壮族习俗(夏长阳)

(2013-08-02 09:03:09)

湖南壮族习俗

湖南壮族主要分布于湘西、湘南,集中于江华瑶族自治县的清塘壮族乡及小圩、桥铺、河路口等乡镇。他们自称“布越”或“文耀”,主要有廖、贝、韦、石等姓氏。湖南的壮族是元明时期从广西迁来,与瑶族、汉族杂居,通用汉语,但仍保留壮语,入居湖南六百多年。壮族文化艺术丰富多彩,在壮族地区,有定期举行的唱山歌会,称为歌圩。内容有请歌、求歌、激歌、对歌、客气歌、推歌、盘歌、点更歌、离别歌、情歌、送歌等。歌谣有五言、七言两种,托物取喻、音韵铿锵动人。主要舞蹈有舂堂舞、采茶舞、春牛舞等。壮戏是民间文学、音乐、舞蹈、技艺的综合性艺术,常用的乐器有唢呐、蜂鼓、铜鼓及笙、箫、笛、马骨胡等。壮锦是享有盛名的纺织工艺品,用棉沙和五色丝绒织成,图案精美别致。壮族饮食以大米、玉米、红薯为主,蔬菜和猪、鸡、鸭、牛肉为副食,喜吃糯米饭。壮族热情好客,家里来客,都以丰盛的酒饭款待;给老人端茶盛饭,都用双手捧给。壮族盛行祖先崇拜和自然崇拜,信仰多神,如祭祀山神、水神、土地神、灶神、太阳神等。壮民普遍崇拜祖先,这是母系氏族社会的遗迹。

1、壮族传统节俗

壮族是最多节日的民族,几乎每个月都有节日。其中春节、三月三、七月十四是壮族最重要的节日,另外有二月初二、四月八、端午节、六月六、七月七、中秋节、重阳节、冬至日等节日。壮族人民崇拜龙,几乎每个村寨都以龙命名,过去每年农历二月,各村寨都要杀猪祭龙,保护人畜兴旺,五谷丰登。现在虽不祭龙,但农历每年二月二这天,壮族以新的形式举办节日;农历四月初八这天,各家各户都要杀鸡、鸭、磨豆腐,煮乌米饭,举行家宴招待回门的女儿、女婿和亲朋好友,缅怀祖先;农历八月十五,是壮族的歌节。这天,湘桂边界各族青年男女聚会尽情歌唱。壮族的春节,是壮族最隆重的节日。一般从腊月二十三起就开始做准备,家家户户搞卫生、缝制衣裤、购买年货、张贴对联、制做糕点、杀猪、包粽子、放鞭炮、穿民族服装。春节期间,除了走亲访友,男女青年多去参加对歌、打陀螺、跳舞、赛球、演戏等文娱体育活动。除夕家家杀鸡杀鸭,蒸制扣肉、粉精肉,制做叉烧肉等等,晚饭八道菜中少不了“白斩鸡”,有老人的家庭,会炖猪脚,炖整鸡。米饭要做得很多,剩到第二天吃,象征着富裕。年三十晚家家都要守岁,燃放鞭炮,辞旧迎新,与汉族一样。

壮族除这些节日外,还有陀螺节、陇端节、吃立节、娅拜节、壮年节等。陀螺节是体育盛会,据说打陀螺自兴起至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时间是由旧历年除夕前两三天至新年正月十六日,历时半个月;陇端节是壮族传统节日。“陇端”,壮语叫赶田坝,意为到宽阔平坦的地方去相聚。这个节日有七百多年历史,为纪念民族英雄侬智高起兵反对宋王朝的事迹。从农历三月二十五日开始,历时三天。节前,作为东道主的村寨,杀猪宰牛,在田坝上搭戏台,做好接待客人的食宿安排吃立节,是壮族人民特有的节日。“吃立”壮语意为“欢庆”。壮族素有欢度春节的传统。正月三十日,乡亲们杀鸡宰羊,做糯米粑,盛情款待,共同欢庆胜利,补过春节。从此以后逐渐形成吃立节;娅拜节,每年四月属兔那一天,都要杀一头牛、一口猪、两只鸡和四十八尾鱼,到娅拜山去,奠祭壮族妇女、侬智高母亲娅拜。这天男女老少都到场,礼仪十分隆重。相传娅拜是一个壮族山寨的头领,她率领壮家百姓同官兵打仗,失败后被残杀。众人把她埋葬到高山之巅,将此山叫作娅拜山。每年到娅拜遇难之日,壮族人民就杀牛宰猪去祭奠她;壮年节以农历十二月为岁首,十一月末日为除夕,习惯叫“崴谊久”,意为过二九。是日,全寨集资买猪,宰杀敬祀社王,祈求保佑五谷丰登。从除夕到初三,即敬土地公前,严禁内外人出入。过年十天之内为节日活动期间,村村寨寨敲锣打鼓,吹笛弹琴,纵情欢娱。亲友互访道贺,青年玩山串寨对歌作乐。有的还给近邻的苗、侗、瑶、汉等民族送年礼,有的还鸣炮、击鼓、吹笙,表示庆贺,到处喜气洋洋,充满着民族团结气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