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湖南回族传统节俗(夏长阳)

(2013-07-08 22:37:24)

回族传统节俗 

回族人信仰伊斯兰生活方式,在居住较集中的地方建有清真寺,在湖南回族聚居的二十多个市、县中,建有五十多座清真寺。由阿訇主持宗教活动,诵念经典《古兰经》,信徒称“穆斯林”。清真寺是回族穆斯林举行礼拜和宗教活动之场所,负有传播宗教知识、培养宗教使命。有清真寺就有回族三大节日:肉孜节、古尔邦节、圣纪节。

肉孜节,叫开斋节。“肉孜”是波斯语中“斋戒”意思。开斋节则是阿拉伯语“尔德·菲土尔”的意译,开斋时间是伊斯兰历十月一日。凡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每年都要过开斋节。肉孜节是我国维吾尔、哈萨克、乌孜别克、塔吉克、塔塔尔、柯尔克孜、东乡、回等少数民族共同欢度的节日,也是我国回族人民的年节。按伊斯兰教历,在每年的九月一日起,凡男子在十二岁以上、女子九岁以上都要封斋。从日出到日落,不得进食,直到十月一日开始开斋,届时欢庆三天,家家宰牛、羊等,招待亲友庆贺,并做油香、馓子等多达数十种节日食品。在封斋这一个月里,每天在日出之前都要吃好封斋饭,至太阳西下,才能再吃饭,中途不准进食、喝水;要求穆斯林克制一切私欲。小孩、老弱病人和孕妇可以不守斋。开斋时,回民要沐浴净身,用清水洗全身,分别称大净或小净。在无水时,也要用上代水做主净,再穿上洁净衣服,刮须剪甲,衣冠整齐地到清真寺作礼拜,聆听教长讲经布道,然后去墓地“走坟”,缅怀“亡人”,以示不忘祖先。
    古尔邦节,叫献牲节。每年十二月十日为古尔邦节。每年这一天,形成了宰牲献祭的习俗沿袭至今。节日当天不吃早点,到清真寺做过礼拜后宰牛献牲。献牲的牛羊,要体态端正,无缺损,宰后的牲畜按传统分成三份,一份施散济贫,一份送亲友,一份留自己食用,但不能出售。
    “古尔邦”,阿拉伯语音译“尔德·古尔邦”,意为“牺牲”、“献身”,故称“宰牲节”、“忠孝节”。一般在开斋节后七十天举行。古尔邦节,还有一个隆重的宰牲典礼,节日里除了炸油香、馓子、会礼外,经济条件较好的,每人要宰一只羊,七人合宰一头牛或一峰骆驼。宰牲有许多讲究,不允许宰不满两岁的小羊羔和不满三岁的小牛犊、骆驼,不宰眼瞎、腿瘸、缺耳、少尾的牲畜,要挑选体壮健美的宰。宰牲典礼举行后,家家户户开始一边煮肉,一边给孩子吩咐:吃完肉,骨头不能扔给狗嚼,要用黄土覆盖。肉煮熟后,要削成片子,搭成份子;羊下水要烩成菜。而后访亲问友,馈赠油香、菜,相互登门贺节。有的还要请阿訇到家念经,吃油香。这种庆贺节日的形式多种多样,各地互有异同。有些地方除了参加聚礼和访亲问友外,还组织各种文娱体育活动。

圣纪节,又叫圣忌节,为伊斯兰教的三大节日之一。是穆罕默德的诞辰和逝世的纪念日,回族合称“圣纪”。相传穆罕默德诞辰和逝世都在伊斯兰教历的三月十二日,穆斯林为了纪念伊斯兰教圣人穆罕默德复兴的伊斯兰教,在他诞辰和逝世的这天举行集会。节日活动多由清真寺主持。穆斯林要穿戴整齐,到清真寺沐浴,更衣、礼拜,听阿匐们念经,讲述穆罕默德的历史和复兴伊斯兰教的功绩,然后游玩一天。由于有这三大节日,使回族人民养成爱卫生的习惯,饭前饭后要洗手擦净。一般家庭都是窗明几净,一尘不染。尤其重视水源卫生,凡供人饮用的水井、泉眼,一律不许牲畜饮水,也不许任何人在附近洗脸、洗衣或洗澡。取水以前一定要洗手,盛水容器中的剩水不能倒回井里。回族人民好客,每当客人至家,要以好茶叶沏茶,摆上数盘油炸食品、糕点、果品,或做一碗红糖“荷包蛋”招待。家宴时,主人殷勤为客人敬菜和添饭,客人如推辞不吃,会被认为是失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