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湖南瑶族婚嫁习俗(夏长阳)

(2013-06-23 18:12:49)

瑶族婚嫁习俗    

湖南瑶族男女恋爱自由,谈情求偶,通过歌堂和野外对歌方式进行,自称“拉珈”和“瑙格劳”的白裤瑶族,谈情求偶则采取别具一格的“爬楼”和“谈婚词”方式。瑶族谈婚论嫁有招郎、两边走、拿篮子、谈笑、爷粑、娘粑、四个蛋子、送伞、耍嫁、报日子、结婚、哭嫁、坐歌堂、背妹出门、拦门洗脚、围圆、锯角、拦门拜、拜堂、结亲拜、认亲、出礼酒、接礼酒、清水公下禁、齐戚友、喜筵禁素菜、酒席排座、六合酒礼、起程酒、拦门酒送客、伞把肉、打蹈等程序,新郎新娘从相识相知相恋到结婚,所经过程复杂,礼节繁琐。不同支系的瑶族有不同的结婚方式,如“勉”支系的婚娶大都是吹吹打打迎来送往,举行“串亲”和拜堂仪式;“布努”系的白裤瑶婚礼则由新郎亲族长者与新娘之舅互诵婚礼词,通过吃串肉认亲戚,看鸡眼作婚证,观鸡蛋卜吉祥等方式来完成仪式;最简单的是“拉珈”支系的“半夜出嫁”,新娘半夜由人领到新郎家,与家人共进一餐团圆饭便完成婚事,不请客,不送礼,新娘随身带的嫁妆一般是锄头、镰刀之类生产工具。瑶族的婚姻形式有抬郎,两边走和娶妻三种。抬郎,称上门,在许多地区非常普遍,男“嫁”女家为郎,同样受到尊重。但大多瑶族是由青年男女通过节日聚会唱歌或其他途径建立感情,征得父母同意后结婚。他们在节日歌舞场上,男女任何一方看中了对方,就可以向其求爱,如果两人情投意合,便按照传统风俗,男方请媒人去女方提亲。媒人第一次去女方提亲,不用带礼物,主要是征求女方父母同意。媒人第二次去女方家,仅带一把红油纸新伞。姑娘用彩色丝线或毛线系于伞内,把伞收拢,伞的边缘现出一寸多长的彩须。媒人将这把系有彩须的伞带回男家,作为定情信物,表示订亲成功。有趣的是,带伞聘婚的是男媒,瑶族妇女作媒的极少。媒人持伞回归时,除女方父母外,所有人都可以向媒人掷泥巴,愈掷愈欢,出槽门为止。媒人带伞订亲,一定要是红油纸伞,其它雨伞都不行。

     瑶族办婚事比较俭朴。男方不送彩礼,但女方有嫁妆,有的送犁头和锄头为嫁妆。男方给姑娘送一条漂亮头巾和四套新衣裳,当然越多越好。头巾和衣裳都是传统的挑花工艺制作,上面有龙凤呈祥、八仙拜寿、牡丹孔雀、百鸟朝凤等及虎、狮、豹、莓、荷、桂、菊等图案。结婚那天,新娘在女伴们协助下,打扮一新。新娘要把新郎送来的衣裳都穿在身上,并且每件衣服的袖口和每条裤子的裤脚得露在外面,所以从内到外,一件比一件长,每件至少长一寸,层层现出五彩斑烂的花边,竟放异彩,层次分明,新娘以此炫耀自己找了个富贵男家。吃过早饭,新娘徒步去婆家,新娘擎伞姗姗而行在前,后面是人流拥簇的送亲队伍。姑娘出嫁,全寨妇女和姑娘都要来送行,人越多越好,一直送到男方家里。

     婚礼很简单,没有仪式,且非常热闹。除全寨亲友、邻里全部参加外,还有外寨的青年男女,他们不畏夜黑路险,从几十里外山寨自愿赶来参加婚礼。男方只需宴请双方主要亲友,如叔伯婶子、兄弟姐妹、姑妈舅母等,其他人不要招待。如有外寨早来的宾客,碰上正餐,自愿者也可就席。婚礼别有情趣,既无专人主持,也无须新郎新娘双双入洞房,而是由双方宾客、亲友、乡邻陪同新娘在火塘边通宵达旦地对唱山歌和嬉笑“打蹈”。“打蹈”就是在异性腿上顿屁股。事先在火塘中间生一盆大火,四周放置矮板凳,亲友宾客围火而坐,觅求“打蹈”对象,男女任何一方都可以向异性提出邀请,如男青年邀女青年“打蹈”,这男青年走近女青年身边,发歌而问:美丽的姑娘啊,你有一顶漂亮的轿子,能不能借给我坐一坐?如女青年同意就用歌声回答:客人呀!只要你不嫌我这轿子的话,试坐一下也无妨。男青年便坐在姑娘腿上,单手挽着姑娘的脖子俩人弹跳着,边“打蹈”边说情话。若俩人情投意合,“打蹈”一次,亲吻一回。如果男青年“打蹈”的要求遭到拒绝,姑娘起身,让男青年坐在板凳上,姑娘在男青年腿上坐一下就走了。“打蹈”完后,就唱歌或谈笑,闹到天亮方休。

    瑶族的婚育程序也很多,有护孕胎、催产、踩生、取贱名、小孩满月削眉发、满月酒、架彩桥、出门“十”字、赎魂、推吓、认寄爷、开蒙等。

 http://s1/mw690/726e779cxca4afc956ed0&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