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湖南苗族建筑习俗(夏长阳)

(2013-06-14 07:49:18)

苗族建筑习俗

 

湖南苗族聚族而居,少则数户,多则数十户、百户为村寨。以一姓或两姓为主,个别杂居多姓。村寨大多位于山腰和山脚,也有在山头或平坝。房屋廊檐相接,多木质结构,房屋坐北朝南,有一字开和倒凹形。湘西南的城步、靖州、绥宁等地苗族多建造吊脚楼房,古称“干栏”,为三层重檐的木质卯榫结构。飞檐翘角,雕梁画栋。图案有双凤朝阳、喜鹊闹梅、狮子滚球、龙凤呈祥。人住楼上,楼下关养牲畜和安置厕所、灰堆,多四排三间。楼上走廊与中堂相连,宽敞明亮,出进方便。走廊靠檐边有带靠背的长条板凳,热天乘凉休息。这些建筑多为黑瓦房,前院用青石板铺成坪场,便于晒谷歇凉,屋前屋后栽竹与桂花。因地而已,各地建筑也有一些差别。除吊脚楼外,尚有保家楼,为富裕人家所修建。墙体用青石板砌筑,高达二三层,顶部盖瓦,各层铺楼板,架梯上下。靖州苗族受侗族影响,楼房一般为两层,建筑形式多为“吊脚楼”,屋顶为双斜面。顶棚上层贮藏粮食,楼下堆放杂物或圈养牲畜。湘西苗族采用木质结构,双斜面瓦顶或草顶平房,每幢三至五间,“偏厦”作灶房或牲口圈。竹林深处苗族住宅的墙壁多用竹条编织,外面糊上泥巴,屋顶为平形草顶。有些苗区无树乏竹,居民多用几根树干交叉搭糊,盖上茅草,用树枝编织、糊泥作墙。一般隔为两间,人畜各一。

苗族在整个建房中,所经程序有选屋场、备料、发墨、施工、竖房、上梁、盖瓦、安龙、谢土、装神龛、立楼门。选屋场,讲风水。备梁木,靠偷取。发墨时,敬木匠。整个建筑做工精细,保证质量。新屋落成,亲朋好友前来庆贺,载歌载舞。

苗族除民居建筑外,还喜欢建筑寨门、院墙、风雨桥、石拱桥和凉亭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