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玲主办《中国》杂志的真相(夏长阳)
(2011-06-25 21:25:40)
标签:
文化 |
在没有买《丁玲办中国》这本书之前,我的书库存有《中国》杂志的创刋号与终刋号,当年读由诗人牛汉撰写的终刋词《中国备忘录一一终刋致读者》时,我的心有一种酸楚悲凉的感觉。文末引用一位冤屈而死的诗人说的话:我要这样宣告,我们无罪,然后我们凋谢。当时虽然有些失落,但不明白《中国》停刋的真相。《中国》创刋于1985年,停刋于1986年,仅只两年,在这两年中,推出了北岛、于坚、海男、残雪、庞天舒、王东满等一批作家和诗人,这批作家和诗人是今天中国文学的中坚力量。刋物办得颇有生气,作品亦颇有冲击力,在全国颇有影响,是一家办得非常好的刋物,谁料最后停刋了……
《中国》文学大型刊物,原是魏巍、舒群、雷加等老作家向中国作协副主席丁玲倡仪,为老作家办一家刋物《老作家文学》,由德高望重的老作家丁玲担任主编。经过大家的精心策划,最后定名为《中国》,办刋报告提出自负盈亏,不要国家补贴。由丁玲正式向中国作协党组写信,直到批准。在批的过程中,历经坎坷,困难重重,最终下文为丁玲为主编,雷加、魏巍、牛汉和刘绍棠为副主编,牛汉兼编辑部主任,副主任为朱正、冯夏熊,编委会有曾克、草明、姚雪垠、西虹、邓友梅、秦兆阳、王朝闻、朱寨、陈翰伯、西戎、秦牧等,编辑有杨桂欣、雪燕、王中忱,最后增加邹进、林谦、龚笃清等人。由于丁玲和张光年的关系不好,《中国》的前途堪忧。张光年是中国作协党组书记,《黄河大合唱》的词作者,《中国》的命运掌握在他手上。几经磨难,1985年,《中国》正式创刋,到了1986年,冯牧又要创办《中国作家》,由于他是党组成员,丁玲逝世后几个月,《中国》就夭折了,永远地停刋了。
我怀念这家刋物,因有这家刋物,我认识了编辑杨桂欣、雪燕和龚笃清,雪与龚当过我作品的责任编辑。如果丁玲没有死,《中国》会有一个明媚灿烂的春天,会培养出中国最出色的作家来!
前一篇:陈寅恪与钱钟书(转载)
后一篇:[转载]大自然的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