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在很久很久以前,大家都还中规中矩地说话的年代,在句子的末尾放在一个这个是再正常不过的了。。。大家也不会多想什么。。。
当然了,用别的也是可以的。。。
至于原因?
没啥别的!哥就是耿直嘛~要抒发出内心炽烈的情感!
然而后来,像哥一样率真的孩子越来越多了,句号显然已经被踢出标准结尾标点符号的小家庭。以至于大家一在短信里看到“
。”,都觉得不太正常呀!
“我没撒谎,跟你保证我说的是真的。”
“嗨,还好吗”
“嗯。”
于是开始胡思乱想。。。
她真的好吗?是不是敷衍我?是不是心里有事不开心?是不是生气了?是不是不把我当朋友所以不告诉我?我要不要问下去?这种一个人的心理战进行到后来:
到底是怎么个意思啊!!!!!!能不能直说!!!脑子快炸了啊!!!
这时候你发现一个句号竟然可以有这么多面。
然而,不是你一个人这么想,句号的阴险一面其实早就被专家们揭穿了。美国的新共和新闻杂志的撰稿人Ben Crair就曾说:“句号往往会被大家理解为一种侵略性的暗示。”
就拿上面问好的例子来说,
——“你好吗?”
——“嗯。”
回答者简单的“嗯”后面的句号似乎隐隐暗含着“别烦我”的意思。
“17岁的儿子曾经指出过我的短信结尾用了太多的句号,让他觉得我非常自负,甚至是粗鲁。但其实这只是我的习惯罢了。”宾夕法尼亚大学的语言学教授Mark Liberman 这么说道。
2007年,在美国大学语言和外国研究院进行的调查显示,仅有39%的大学生会在信息末尾加标点,而用句号结尾的更是只占了29%。
事实上,年轻人们觉得句号有些严肃和挑衅是因为我们把它放在了末尾,这常常隐含着“就是这样了,我们的对话到此为止,我能说的仅此而已”的意思。
而缺少末尾标点的句子则意味着对话还未结束,随时可以接着进行。
“没有了句号使我觉得很自由,因为可以随时接上去,就好像我仍然在继续对话,尽管实际上我并没有这么做。” The Awl网站的编辑Chore Sicha这样解释道。
其实在这一点上,不放标点和使用省略号区别甚微,效果就是给对方一种继续对话的幻象,其隐含的礼貌与尊重在年轻一代的我们看来,远远比生硬的句号要可爱得多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