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四川游之十九--成都望江楼公园竹文化陈列馆

标签:
2013年7月四川游之十历史旅游文化 |
2013年7月23日星期二,晴。
望江楼公园竹文化艺术展区的室内部分主要指这个竹文化陈列馆。
宗明所书的“虚心劲节”匾。虽无牡丹的雍容、松柏的伟岸、桃李的芬芳,但竹子潇洒秀丽的姿态、独具韵味的情趣、虚心文雅的特征以及高风亮节的品格,一直为人们所称颂。
竹透雕系列-梅兰竹菊。在我国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发展进程中,松、竹、梅被誉为“岁寒三友”,而梅、兰、竹、菊被称为“四君子”,两者竹子均并列其中,可见竹子在人们心中之重。
http://img2.yododo.com.cn/files/blog/2013-09-15/01411EDD0C5301A3FF808081411E27FB.jpg
http://img0.yododo.com.cn/files/blog/2013-09-15/01411EDD258A01A4FF808081411E27FB.jpg
前言。中国是世界上研究、培育和利用竹子最早的国家,没有哪一种植物能像竹子一样对人类的文明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因此人们把竹子带给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作用和影响称之为“竹文化”。无怪乎苏东坡慨叹道:“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世界的竹。分为亚洲和大西洋竹区、美洲竹区、非洲竹区三大分布区。
中国的竹。我国的四大竹海包括四川宜宾的蜀南竹海、浙江的安吉竹海、贵州的赤水竹海和湖北咸宁的咸安竹海。
陈列馆内有不少精美别致的竹根雕作品展出,但光线实在太暗,很难拍清楚。竹根雕系列之《达摩》。
竹根雕系列之《南山老人》。
竹根雕系列之《异形竹》。
竹根雕系列之《钟馗》。
竹根雕系列之《寿星》。
竹根雕系列之《大梅笔筒》。
竹根雕系列之《睡渔翁》。
竹根雕系列之《站渔翁》。
又一名为《南山老人》的竹根雕作品。
竹编花篮。
中国的十大竹乡:浙江安吉、浙江临安、福建顺昌、福建建瓯、江西崇义、江西宜丰、广东广宁、贵州赤水、安徽广德、湖南桃江。
竹刻系列之《梅兰竹菊》挂帘。
竹林七贤。据“百度百科”:魏正始年间(240-249),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常在当时的山阳县(今河南辉县、修武一带)竹林之下,喝酒、纵歌,肆意酣畅,世谓竹林七贤。据陈寅恪先生考,西晋末年,比附内典,外书的“格义”风气盛行,东晋初年,乃取天竺“竹林”之名,加于“七贤”之上,成为“竹林七贤”。“竹林”既非地名,也非真有什么“竹林”。竹林七贤的作品基本上继承了建安文学的精神,但由于当时的血腥统治,作家不能直抒胸臆,所以不得不采用比兴、象征、神话等手法,隐晦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郑板桥《新竹图》配诗《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衙斋卧听箫箫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竹制十八般兵器及竹铠甲、竹头盔。
东坡居士所绘墨竹图。苏东坡在《跋与可纤竹》中赞竹“其屈而不挠者,盖如此云”。
明代夏昶《苍龙化雨图》是一幅难得的画竹佳作。夏昶(1388-1470),江苏昆山人,初姓朱,后复姓夏,太宗为之更名昶,字仲昭,号自在居士后人誉其画竹高手。
元代著名书画家柯九思所画之墨竹。画面清雅秀美,神足韵高,自有一股劲挺拔俗的清高之气,在元代的画竹大家中自成一派。
蒲华所绘墨竹,一竿数枝,笔墨流畅,凝练着色清丽、生气蓬勃,潇洒奇逸。
蒲华(1839-1911)晚清画家,与虚谷、吴昌硕、任伯年合称“清末海派四杰”。
瓷胎竹编系列之《花瓶》。
竹编系列之《花瓶》。
竹编花瓶。
竹贴画系列之《和谐》。
竹编系列之《生活用具》。
竹透雕系列之《龙凤呈祥笔筒》。
竹浮雕系列之《老成都》之二。
竹根雕系列之《长发罗汉》。
竹文化陈列馆的其他展室未开放。
大竹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