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马文化博物馆

标签:
旅游 |
2010年4月17日星期六,阴有雾。
周六的早晨还是如往常一样六点就醒了。自然先在游多多里抢了多个沙发,然后6:40出发,今天的目的地是通票里免票金额最高(60元)的一个博物馆----大约80km外,位于八达岭长城附近的中国马文化博物馆。由西二环转到八达岭高速公路,一路狂奔约1小时,交了30元过桥费,从21号出口即八达岭出口下高速,然后往西走了几km,看见阳光山谷马术俱乐部的路标,8:00进到阳光假日别墅。
先吃了点东西,8:20按照指示牌来到了中国马文化博物馆前。
趁着副馆长开门的工夫,老陈先将博物馆门前的一溜展品挨个看了看。“中国第一马”,高180cm,长200cm,造于东汉永平十年,汉使及印度二高僧摄摩腾,竺法兰以白马驮之,故名该僧院为白马寺,被称为中国第一古刹,世界著名珈蓝。此马是佛教传入中国的见证,因此被誉为中国第一马。
拴马桩。
上马石侧面有雕刻精美的马。
远处右侧为中国最大的马术俱乐部--阳光山谷马术俱乐部。
这种造型的石狮似乎不多见。
汉马雕塑。
霍去病墓前的立马,马踏匈奴像,高168cm,长190cm,为其墓前最具纪念意义的石刻作品。
到这好像几乎所有的展品都与马有关。
中国马文化博物馆入口。老陈又成了今天的第一个参观者,门票60元,幸好有通票不用花钱了。
副馆长在通票上盖了个戳后,热心地向老陈介绍博物馆的来历和陈设内容。中国马文化博物馆是由中国马术协会、中国马业协会、中国文物学会和延庆县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虽有提示牌不能拍照,但大老远跑这来,不想办法偷拍点怎么说得过去呢?只是没敢用闪光灯,拍惊动工作人员,所以有些照片就不是很清楚。
展览前言,《马文化 马艺术马精神》,据说是业内专家所写,读后觉得相当不错,对理解马文化很有帮助,故全文摘录如下:
在所有的动物中,与人最密切最亲近最能沟通交流的是马。
人开始是利用马的速度和力量来弥补自身能力的不足。
马到成功,马上得天下,是对马的历史功用的生动写照。
中国的开国君主,无不以骑马统兵打仗而得天下;西方帝王,无不以骑在马上的雕塑伫立都市广场而彰显自己的功勋。
当马完成了作为战争和生产工具的重任后,又担负起体育和娱乐的使命。赛场取代了战场。马上闲情,替代了马革裹尸。
人马情未了!《山海经图》中就有人面马身神。它说明人与马密切联系的源远流长。不论人的马化还是马的人化,都表达着人对马的力量、马的速度以及产生这种力量与速度的躯体的欣赏与景仰。
马,负载起人们无穷无尽的愿望与梦想:
或腾或跃的迸发力,或拉或负的耐久力;
驰骋沙场,风驰电掣,日行千里,夜行八百的速度;
不低头,不返顾,不徘徊,毅然向前向上永远昂首扬尾的生存态度;
正义,忠诚,善良,协作的品格;
威武,雄壮,飘逸,洒脱的气度;
健康,欢快,轻松,自在的情绪;
即使衰老了,依然是志在千里,不用扬鞭自奋蹄;
即使病弱了,上前敲瘦骨,犹自带铜音。
几乎所有能想得出来的长处优点,人们都愿意交给马。
人们把轰轰烈烈交给马,把普普通通也交给马;人们把争先恐后交给马,把自得其乐也交给马。
所以,才有了马,才有了马文化,才有了马艺术,才有了马精神。
马文化博物馆按参观路线分史料文字区、雕塑展区、名画展区、英式美式马文化区、马具及摄影艺术区和蒙古草原风情区六个部分。
雕漆唐马。
木雕。
一、史料文字区。主要以文字穿插图片的形式全面展示了马文化的内涵。马的起源进化。
我国是世界上养马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也是马文化比较发达的国家之一。在我国的文化、艺术以及人们的生活、生产中,马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可见我国“马文化”在历史上的丰厚程度。如果将有关马的内容从我国的文化史中抽出,那留下的文化典籍和艺术作品将会残缺不全。
汉马。
马的生理行为。
中国养马简史。
明代,元亨疗马集。
舞马雕塑。
各类马雕塑。
马镫。也是中国人的发明。
铜奔马----马踏飞燕。
马与文学。
成语中的马。
人马情。唐太宗与昭陵六骏。昭陵六骏在陕西历史博物馆里看到过。
马画的经典。
不同朝代的人马俑。
马上闲情。
马球。
中国的马帮文化与西方的骑士制度。
二、雕塑展区。
不同材质的马。
生肖马。
三、名画展区。中国当代画马名家作品展,汇集了现代著名艺术大师徐悲鸿先生及当代画马名家韦江凡、贾浩义、杨刚、洞庭涛夫等十三位先生的作品。徐悲鸿之奔马。
韦江凡(我国当代著名画家,北京画院一级美术大师)作品。
贾浩义(北京画院)作品。老甲之作品视觉上“生机勃勃”,蕴含着生命意志的精神存在。
李宝瑞(黑龙江美协一级美术师)作品,《八匹马》。
赵成民(国家一级美术师,北京画院艺术室副主任,“中国美术界的探险家”)作品。
姚迪雄作品。
孙志钧(首都师大美术学院院长、教授)作品。
宋胜利作品。
书画商品区。
四、英式美式马文化区。美式区让人联想到西部牛仔拓荒道路的艰辛;英式区则把人带到英国国家大赛的现场。西部牛仔文化融入北京。
西部牛仔装备。
牛仔的腰带牌。
五、古今中外马具及摄影区。
展厅全貌。
蒙古族鲨鱼皮鞍。
维吾尔族景泰蓝马鞍。
哈萨克族马鞍。
藏族马鞍。
其他展品。唐马。
民间一绝--中国内画,八骏图。
各式马镫。
天津泥人张作品。非常可爱的娃娃。
各类马鞭。
反马字雕刻工艺。
宋代陪葬品,陶马。
转回雕塑展区。各种造型和姿态的马雕塑栩栩如生。
瓦当上的马。
世界名马种介绍。
清朝唐三彩。
博物馆一角。
铜马车。天子出行,六驾马车。
六、蒙古草原风情区。蒙古区域尽现了我国少数民族的独特风情,成吉思汗、雕花的马鞍、马头琴的传说、引人无限遐思。
明妃出塞图。
结束语摘录。马驮着人类由远古走向现代,由愚昧走向文明。马同人类一样,历尽了那刀光剑影、风雪寒霜、荣辱与共的漫长历程。
如今,马远离了战争,远离了耕耘。但是它们依然乐于天下,为人类的欢快和健康而奔驰。无论是信马由缰,还是赛场拼搏,马始终是忠诚和奉献的典范。
当人们在享受现代社会美妙生活的同时,不应忘记立下汗马功劳的人类最忠实的朋友。它们应该分享我们今天的快乐。
当人们在发扬民族精神、振兴华夏的同时,应该充分挖掘和发扬中国马文化—这个具有无穷韵味和巨大潜力的精神财富。
当人们在创造一个又一个新的历史奇迹的同时,那力量的源泉永远是因马而有的龙马精神。
--倾心举办中国第一所马文化博物馆,旨在弘扬中国马文化,以马之精神,振国人之士气,促国家之腾飞。
接着又沿着参观线路走了第二圈,希望再仔细巡视一遍,不要漏过那些精品。
鸵鸟蛋化石。
猛犸象右下颌骨。
马体表各部的划分。
马之全身骨骼示意图。
香港赛马。
瓷器。
约旦骑兵马鞍。
智利马鞍。
美国西部牛仔马鞍。
德国马鞍。
佛教马鞍。
皇族马鞍。
元代,出土马镫。
达拉斯木马。
木制品。
酒仙游春。
汉马。
在马文化博物馆里转了一个小时,期间只看到第二拨的3位参观者,非常冷清。估计一来这里离市区很远(约75km),二来60元的门票确实太高了。若不是博物馆通票免票,老陈也不会到这来。走之前再看一眼脚踏匈奴像和马文化博物馆入口。
路旁的外国狮子造型。
小区路边的雕塑,人与动物和谐相处。
然后奔八达岭残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