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阅读总结点滴

标签:
凯德养生馆健康养生黄帝内经 |
每次阅读《黄帝内经》都是有很多收获的,自从上次总结阅读法则后,现在感觉阅读更有目的性一些。而且也会做一些读后感,笔记和幻灯片来加深印象。由于对于中医的很多的理念还不是完全清晰,所以现在这方面的阅读后的提炼还只能停留在点滴和笔记方面。等到这些点滴和笔记累积到一定程度之后,成为了系统才有勇气去做一个幻灯片或者读后感。
以下是这个月的阅读点滴:
10岁,五藏始定
20岁,血气始盛,肌肉方长,故好趋
30岁,五藏大定,肌肉坚固,血脉盛藏,故好步
40岁,五藏六腑,十二经脉,皆大盛已平定,故好坐
50岁,肝气始衰,肝叶始薄,胆汁始减,目始不明
60岁,心气始衰,苦忧悲,气血懈惰,故好卧
70岁,脾气虚,皮肤枯
80岁,肺气衰,魄离,故言善误
90岁,肾气焦,四藏经脉空虚
100岁,五藏皆虚,神气皆去
多思则神怠,多念则神散,多欲则损志,多事则形疲,多语则气丧,多怒则百脉不定,多恶则憔悴无欢
老人养生:春天不能吃新粮食,新粮食生机太旺,容易把老人的旧病勾出来,最好吃陈粮。夏天不要吃冷饮,多吃一些温热的东西,秋天吃一些酱,冬天稍微喝一点酒。
亥寝鸣天鼓:晚上10点左右要睡觉的时候,掌心捂住耳门,食指和中指敲打后脑勺。
睡觉前拉升膀胱经:使劲伸脚后跟,脚尖向内收。
叩齿:睡醒起来敲击牙齿,可以强肾,使肾和膀胱的气化功能增强。
足部是人的第二个心脏,有六十多个穴位,需要经常休息。
治疗痔疮:经常保持趴着或者爬到姿势,经常蹲下。
中国的易筋经和太极拳都是讲究以行领气,通过摆一定的姿势来改变呼吸方式。
中国传统的治疗方法是:针石汤火。
生病的四个层次:
肌肤受邪,热敷,熏蒸,推拿,按摩
经络受邪,针刺疗法
脏腑受邪,用药
病入骨髓,炙法
三部九侯脉:现在只把寸口脉
上牙痛:胃经疼痛,取胃经的足三里穴或者陷谷穴扎针
下牙痛:大肠经痛,合谷穴
小腿疼:膀胱经痛
大腿疼:胃经痛
人的声音很磁性,鼻音很重,小肠有问题。
脾生病:经常打嗝
胃生病:哈欠连天
胆生病:唉声叹气
心病:手脚冰凉
肺咳嗽:咳声响亮,说明还有劲。如果没劲儿,声音很弱,更糟糕。有肺病的喜欢哭。
中医望诊:
胃火盛,胃寒:鼻头红或者鼻子上长疙瘩,额头长痤疮
小肠生病:下眼袋特别大,脸上长蝴蝶斑
心经病:眼睛发直,不灵活
肺寒:颧骨总是粉红
膀胱经气问题:眼珠子发黄,经常留眼泪。
肾病:脸色又黑又干
胆经:脸上特别不滋润,像蒙着一层土
肝经:脸上特别苍白
前额头痛属于胃经痛,后脑部疼痛,属于膀胱经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