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经《生气通天论》开篇学习笔记
(2012-03-23 19:53:58)
标签:
中医生气通天论黄帝内经健康 |
内经《生气通天论》开篇学习笔记
内经原文:
黄帝曰: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
天地之间,六合之内,其气九州、九窍、五脏十二节,皆通乎天气。
其生五,其气三,数犯此者,则邪气伤人,此寿命之本也。
白话翻译:
黄帝说:自古以来,都以通于天气为生命的根本,而这个根本不外天之阴阳。天地之间,六合之内,大如九州之域,小如人的九窍、五脏、十二节,都与天气相通。天气衍生五行,阴阳之气又依衰消长而各分为三。如果经常违背阴阳五行的变化规律,那麽邪气就会伤害人体。因此,适应这个规律是寿命得以延续的根本。
学习点滴:
生气,生命之气,活力,生命力。风水学中将生气简称为气,亦名内气、五气、阴阳之气。一气化而生阴阳,折而为五行,故亦名阴阳之气、五行之气。中医中一直认为,天人相应。人生存于自然之中,与自然环境息息相关,故养生必须以"生气通天"为要领
。
六合:东南西北上下。另外有解释:一阴一阳表里两经称一合,六合,即足太阳与足少阴为一合,足少阳与足厥阴为二合,足阳明与足太阴为三合,手太阳与手少阴为四合,手少阳与手厥阴为五合,手阳明与手太阴为六合。
九州:最早见于《禹贡》,相传古代大禹治水时,把天下分为九州,于是九州就成了中国的代名词。根据《尚书·禹贡》的记载,九州分别是: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梁州、雍州和豫州。
九窍:即指人体的两眼、两耳、两鼻、口、前阴尿道和后阴肛门。 何谓之“窍”?辞书曰:窍,“窟窿”、“孔洞”也。换言之“窍”即人体与外界相通的洞。
五藏:也作五脏,指心肝脾肺肾。也有认为“五藏”专门指“藏象”,《灵枢·九针论》:“五藏: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精志也。”五脏六腑:“脏”是指实心有机构的脏器,有心、肝、脾、肺、肾五脏,“腑”是指空心的容器,有小肠、胆、胃、大肠、膀胱等分别和五个脏相对应的五个腑,另外将人体的胸腔和腹腔分为上焦、中焦、下焦,统称为三焦,是第六个腑。
十二节:指左右各有肩、肘、腕、髋、膝、踝六大关节。出《灵枢·邪客》。《类经》:“四肢各三节,是为十二节。”
其生五:人的气本来与天相通,阴阳二气,在九州各地强弱不相同,通过九窍进入人体五脏十二节,阴阳衍生五行。阴阳相互作用产生的不同状态只有五种:一是阴消阳长状态,以“木”的形象来替代表示;二是重阳极限状态,以“火”的形象来替代表示;三是阳消阴长状态,以“金”的形象来替代表示;四是重阴极限状态,以“水”的形象来替代表示;五是阴阳平衡状态,以“土”的形象来替代表示,于是就产生出了金、木、水、火、土五行。五行是阴阳二气交互作用的产物,阴阳才是五行变化的原动力。
其气三:这句有几个说法,一说,天气、地气、运气。二说,五行皆本于阴阳,而阴阳之气各有其三,是谓三阴三阳,故曰其气三。三阴者,寒、燥、湿也。三阳者,风、火、暑也。三说,《老子》中有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一生二者,一气生阴阳也,也即道家所言之太极生两仪也,二生三者,言阴阳和合,化生和气,合阴阳之气,是以为三。其气三,为阴阳和三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