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宋襄公丧命于循礼交战:有道德优势不一定有博弈优势

(2018-09-28 10:36:25)
标签:

历史

周襄王十四年(公元前638年)十一月初一,楚军进抵泓水南岸时,宋军已占有利之地,在泓水北岸列阵待敌。当楚军开始渡河时,右司马公孙固向宋襄公建议:“彼众我寡,可半渡而击",宋襄公拒不同意,说仁义之师"不推人于险,不迫人于阨 "。从而使楚军得以全部顺利渡过泓水。楚军渡河后开始布列阵势,这时公孙固又奉劝宋襄公乘楚军列阵未毕、行列未定之际发动攻击,但宋襄公仍然不予接受。一直等到楚军布阵完毕,一切准备就绪之后,宋襄公这才击鼓向楚军进攻。可是,这时一切都已经晚了,弱小的宋军哪里是强大楚师的对手,一阵厮杀后,宋军受到重创,宋襄公本人的大腿也受了重伤,其精锐的禁卫军悉为楚军所歼灭。只是在公孙固等人的拼死掩护下,身受重伤的宋襄公才得以突出重围,狼狈逃回宋国。战后国人皆怨襄公指挥不当,宋襄公却向臣民辩解说:"古之为军,临大事不忘大礼"、"君子不重伤(不再次伤害受伤的敌人)、不擒二毛(不捉拿头发花白的敌军老兵)、不以阻隘(不阻敌人于险隘中取胜)、不鼓不成列(不主动攻击尚未列好阵的敌人)",认为自己遵守古训行事并无不当。公元前637年(周襄王十五年)五月,宋襄公伤重而死。

有人认为,现代人看宋襄公所为,必觉得其迂腐、呆板,但他恪守周礼行仁义,虽兵败身死,仍值得同情甚至肯定。

其实,宋襄公并非正人君子。齐桓公死后,齐国内乱,经常出兵四周小国的宋襄公,不顾宋国国力,偏要装出宣传仁义的样子,想叫楚国听从自己,充当霸主。他首先纠集几个小国,打进内乱的齐国,强行立齐国的公子昭为齐孝公,又邀集曹、陎等国在曹地结盟,鄫国国君迟到了,宋襄公令陎国人把他抓起来,杀了他去祭社神,这哪是仁义者所为。

宋襄公又迂腐而天真,他认为单靠武力不足以服人,再者宋的军事实力也无法与楚相比,于是想当然地决定通过结盟使自己成为霸主,便请来楚成王和各国诸侯在宋国盂地集会。他自以为要遵守信义,不做军事防备,但楚成王想乘机控制诸侯。正当宋襄公在盟会上争当盟主时,楚国军队突然出现活捉了他,后来通过鲁国说情,楚成王才在几个月后释放了他。

宋襄公被楚成王放回后,一心想复仇,但他一定要用仁义、信用取胜,结果泓水之战兵败身死,为天下耻笑。

宋襄公是个很复杂的人物,自己恃强凌弱,凶残暴虐,但对强楚偏不度德不量力,以虚假的仁义自陷被动应对强敌,不仅图霸失败,而且也因此丧命,贻笑千古。

受《周礼》“正名”的影响,春秋时的战斗、战役,还是一种义战,需要遵循“礼”的原则,师出有名,方为义战,交战也是贵族式的,不设险诈,如不能趁人之危,不能连续重创对方等,车战时,先列阵,然后主将驱车对杀,又如竞技。但楚国是不守周礼的,而且循礼交战之原则已渐废,宋襄公不察,仍食古不化,败之必然。他还不懂得批判的武器代替不了武器的批判;有道德优势,不一定有搏弈优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