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韩寒”是当代文坛的最大丑闻》的补记
(2014-08-20 10:41:22)
标签:
杂谈 |
19日上午,清华大学教授肖鹰撰写的《“天才韩寒”是当代文坛的最大丑闻》一文在媒体刊发,随即引起舆论一片哗然,被直指为“倒韩檄文”。那么,韩寒的软肋在哪儿?一曰文品,二曰人品。
先说文品。韩寒的作品充其量只能算作一般化,有的还裹挟着颓废气息。与精品相比较而言,韩寒的作品是废品、赝品、次品、危险品。一只母鸡喋喋不休夸张地鸣叫,使人们对它下的蛋产生了怀疑,于是趣之若鹜争先察看。其实就是一颗普通的蛋,甚至比普通的蛋还要小些,决不是“羊群中出了个骆驼”。可它与众不同的鸣叫使得缺乏鉴别力的人们不知道鸡蛋哪头大哪头小了。一些有识之士评论韩寒的作品说:A、韩寒的文章到底怎么样呢?我看过他的作文,作文就是作文,无论谁抬轿子,也成不了文学名作。B、韩寒的作品缺少内涵,缺少独到的阐述,他自诩的所谓“针砭时弊”并未达到,没有说出比我在报上看到的更多的东西。C、韩寒把他的《三重门》与钱钟书的《围城》相提并论。我认为相比于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围城》,《三重门》实在只能是一个儿童习作。说《三重门》不是一本好书,主要的理由是作品的颓废气息。读完全书,掩卷回顾,书中的人,全都是如此苍白卑下;书中的家庭、社会,全都是如此污秽浑浊。D、作品中大量的黑色幽默,更加重了全书的病态气息,我们不禁要问:作者想告诉我们什么?E、相对于这个时代的丰富性,韩寒的见识和写作太单一、太狭隘了。F、看了韩寒的作品我感到很可怕。作为一个少年,他对我们这个社会已变得冷漠和没有激情,失去了他这个年龄应有的浪漫和热情,这是一种时代病。G、韩寒和他的推崇者都以他为新锐先锋人格来说话。读了韩寒的两本书及相关报道后,我感到韩寒是一个非常错位的人。当然,我们不能对一个中学生要求太高,不能苛求韩寒。现在的问题是,许多人,特别是传媒把他捧得横空出世,他自己以为“古今不肖无双”,这是要注意的。H、一座高楼,要想盖得更高,地基要打得更深,底座要打得更坚实。一个人才,一个作家,必须有深厚的功底,没有这一点不行。从这一点来讲,韩寒的作品是建立在沙滩上的。近日,我看了韩寒的《零下一度》,无论从哪方面看,都很简单甚至简陋,读之既无养分,亦无口感,白白浪费了我宝贵的时间。至于读者最喜爱的“100位华语作家”的公选,在即时排名中,郭敬明、韩寒、安妮宝贝得票数超过朱自清等名家,出现“韩寒与苏轼齐飞,郭敬明共朱自清一色”的现象,一位笔名为宕子的作者剖析得很好:不能凭大众喜欢的程度去衡量艺术家的造诣或艺术作品的价值。用瓦缶的标准来要求黄钟,用通俗唱法的标准来衡量美声唱法,不同质的东西在量上怎么具有可比性呢?这种排名的方法不合理。就算以“粉丝”的数量多少来衡量作家和作品,也有缺陷。从历史的角度看,那些真正的艺术家的不同时代的“粉丝”加起来恐怕要远远超过郭敬明、韩寒和安妮宝贝现在“粉丝”的数量。“尔曹身与名俱裂,不毁江河万古流。”——试问几十年以后,还有谁会记得郭敬明、韩寒、安妮宝贝这些人和他们的作品呢?读好书如同和高尚的人谈话,媒体有责任把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书籍推荐给他们。须知心灵里种下的是跳蚤,决不会长出来龙种。
再说人品。韩寒思想极端,给青少年灌输不健康不道德的东西。“我的‘第一次’男女关系发生在高中”这是韩寒告诉人们的。“世界上根本不存在早恋或者偷食禁果,无论什么样的年龄,只要双方喜欢,心甘情愿就可。”韩寒在徐静蕾《开啦》上的性专栏里这样谈论性早熟,紧接着,当有的网友拿传统的美德质问时,韩寒说,所谓的中华民族的美德是我们意淫出来的东西,倒真是我们这个低素质到濒临劣等的民族应该追求的。鼓励青少年滥交,认为我们民族是劣等的民族,这也值得渲染炒作吗?在韩寒看来道德就是随心所欲,无所谓“底线”和“高压线”,不是风动,不是幡动,是心动,一切都唯心是从。“思想道德不及格,总比没思想好。”这是韩寒的名言。被人取之名为韩寒经典语录更是恶搞得让人大跌眼球:街上美女很少,因为这年头,每天上一次床的美女比每天上一次街的美女多,举凡好女子,略有姿色,都在大酒店里站着;很有姿色,都在大酒店里睡觉;极有姿色,都在大酒店经理怀里躺着。偶尔有几个清秀脱俗的,漫步走过,极其文静。如果你看见韩寒在赛车处左拥右搂美妙女郎,你就不会怪他说这番话的。在强调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今天,媒体应该弘扬‘主旋律’,要帮忙不要添乱,要补台不要拆台,要聚焦不要散光。肉体崩溃产生的是坟墓,道德崩溃则会产生废墟。
韩寒斤斤计较,小肚鸡肠,狂妄不羁,难为人表。七门功课不及格,高中辍学,还不以为悔,反在他的博客里炮轰“高考作文很蠢”,声称:中国教育体制下的题目,会想办法把人弄得很蠢。他同时表示到现在都一直庆幸自己没去上大学。“一群没有能力的人没有权利去评价一个已经出名的人。”这是走红后的韩寒藐视高考时说的一句狂话。“他们的最大理想估计是文坛能变成一个敬老院。”“中国几千年一直将教师的地位拔高,终于拔到今天这个完全不正确的位置。”孤傲自怜,狂语叠出。比尔.盖茨是比韩寒的名气大几百万倍的全球首富、微软帝国的缔造者,近日,接受了哈佛大学荣誉学位。在演讲的时候,比尔.盖茨的第一句话是:“父亲,我一直对你说,我将回到哈佛拿到自己的学位,现在我做到了。为了这句话,我等了30年。”其胸襟和责任感,为人称道。该狂也轮不到韩寒呀!韩寒在推销《光荣日》时,一直与郭敬明较劲,自然希望自己书的销量高于对方,但同时他也表示,即使卖不过对方也没关系,因为我卖的是宝马,他卖的是QQ。啥人品呀!说话办事缺少涵养,不留余地,青少年要效仿他,将来在社会上还咋立足?
韩寒现象折射出了社会的浮躁和某些人价值观的扭曲。他曾经是个孩子,却被社会戏耍又戏耍了社会,令人深思。媒体的有意炒作和文学圈的无意炒作,使得韩寒这个愤青横空出世,名利双收的当然是韩寒本人,受污染的却是广大青少年。炒作是误导的罪魁祸首。青少年世界观尚未定型,如果大脑任不良思想如马蹄一般践踏,传统的理性本真的教育成果,会被蚕食消解,那将是我们民族的悲哀。韩寒之流思想颓废,心浮气躁,骄傲自大,与我们民族所倡导的主流思想和传统美德南辕北辙。媒体不能盲目跟风赶时髦,制造轰动效应,赚取可怜的人气。文学圈亦然,要沉默,沉默,再沉默,从容淡定,而不被人家拿竹竿轻轻一捅就鸡犬不宁,如此正中人家下怀并为人所讥笑,何苦呢?“出版商和书商,为钱所牵,以少年‘天才’为幌子,大做广告,尚能理解。但作家和文学批评家们,也被少年‘天才’牵着鼻子走,实是令人费解。”媒体要坚守职业操守,文学圈要有聪慧的头脑,正确引导青少年读书做人,这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善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