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世界最早发行的纸币——北宋交子

标签:
转载 |
那天,在上海七宝教寺为母亲做百岁阴寿时,触景生情、追溯起北宋的一些文化事。七宝教寺就兴建于北宋初年,北宋大中祥符年间,宋真宗还为该寺亲赐题额。七宝教寺地处七宝古镇,香火旺盛。看来,宋代很重视文化,上海有好多寺院或建于宋代、或在宋代予以翻旧变新。随即又联想到上海所遗存的13座古塔,包括两座文风塔,建于宋代的就有5座,占了全部古塔的三分之一之多。北宋商业发达,故北宋还发行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我们知道古代四川缺铜、但不缺铁,故四川曾用铁铸造出我国最早的铁钱。自后四川一直沿用铁钱。铁钱沉重、质劣,购买力远较铜钱低,如一匹罗缎卖两万枚小铁钱,收进的铁钱要重达 75公斤,如此买卖,自要让一些小商贩叫苦不迭。尽管叫苦不迭,但买卖还得做、还得赚钱生存,故在一个相当长的年月里,人们都在使用笨重的铁钱。
直至宋真宗年间(998——1021),一位名张咏、前去四川任职的官员,才发觉了铁钱交易的麻烦、以及存在的诸多弊病,于是决定改革铁钱制度。他设想用轻巧的纸币来代替铁钱。随即,他出面牵头了16家富商商议,商议结果,用发行纸币的方法,替代铁钱流通。由此印制出一种名“交子”的纸币,最初的交子只印有简单的图案和印记,1交值1000钱,由此大大便利买卖方,买卖方都为之交口赞誉。交子规定3年为1期,可以兑换和流通,发行交子的16家富商,被称为“交子铺”。
先前,买卖都得扛着不乏重量的铁钱,对买卖的双方来说,都不乏是个沉重的负担,当消费成了一件麻烦事,也就没有了消费乐趣。想想吧,当初人一定是迫不得已才外出消费,如米缸里没米了,或遇家人患病、得持药方去药店抓药,才背上一袋沉重铁钱,去换回当务之急的必需品。而赚钱的卖出方,不至于就很高兴,面对收进的大宗铁钱,或许还会因此生出些赚了钱后的烦恼呢,烦恼搬运笨重铁钱。
一下子,成百上千的铁钱变成了薄薄的几叠纸钱,自要让买卖方都觉得高兴不已。于是,交子很快从四川流向全国各地。此“交子”的不足之处是,此是私人自由发行的交子,自要引发诸多诉讼事,因此,常为“交子”事、告到官府去。故在发行了三年的私人交子后,北宋政府于1022年专门设立了“交子务”,管理交子事务,并发行了官方交子, 面额有1贯、5贯、10贯,及500文等多种纸币,交子的格式和图案,也都有了进一步的改进,方便了人们使用和市场流通。
1101年宋徽宗执政。这位文化皇帝,自亦不乏关心有关经济的文化事,1107年,徽宗帝就将交子改为“钱引”,意为领钱的凭证。用今天的话来说,即兑换券。北宋时,印刷术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宋徽宗随即用当时先进的印刷术,用来印刷“钱引”,由此,用上了“六颗印板”印刷术,分成黑、蓝、红三色,此是中国多种印刷术的开始;六颗印刷分别雕刻了花纹、花卉动物,以及“诸葛孔明羽扇指挥三军”等掌故传说,色彩纷呈,不易仿冒。无疑,这还是中国版画史和印刷术的重要史料。
文化皇帝不但实施了“钱引”制度,文化皇帝还将书法艺术融进了钱币的铸造里。当时的“宋书四家”,如苏轼、蔡京都曾挥毫书写,精美书法被用于钱币铸造,自不无显示宋代钱币的特征。徽宗帝独树一帜的“瘦金体”,也制作于钱币里,如“崇宁通宝”、“大官通宝”等字体钱币,银画铁勾,圆熟大方,今在收藏间被视作珍品,价格不菲,引人收藏。
据史载,宋代的纸币流通领域,还不能予以大范围的流通,此是一大缺陷。但从金属货币发展到纸币,在中国乃至世界上,都不乏是一大进步。无疑,“交子”对当时的宋代经济发展,作出过重要作用和贡献。
北宋后被金灭,最后南宋又亡于元朝。但宋代所施行的纸币制度,却在元朝得以继续实行。如元世祖忽必烈,就分外推崇宋朝的纸币制度。忽必烈执政后,不但发行了新的纸币,还下令全国,纸币才是唯一合法的货币,只有纸币才可以流通。元朝后又发行“中统钞”,此纸币自始至终通用于元朝。曾在元朝做官的意大利人马可·波罗,见之一张纸钞就可通行全国,可以购买百物,觉得新奇无比。可见,当时世界上还没有纸币这一事物。故在《马可·波罗游记》里,实录了我国当时所使用的纸币情况,无不予以详细地描述。
我国不但发明了造纸术,我国还是纸币的发明国。因为最初的交子、是用坚韧的楮树皮纸印制成的,故又称为“楮币”。今美圆仍是风行世界的纸币,但回溯我国的纸币发展史,不就可引以自豪:我国原是世界发行纸币的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