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太爷的人生逻辑:不做老爷就做财主
(2011-02-06 09:59:02)
标签:
杂谈 |
这是陈光礼一段耐人寻味的心里独白:既然得不到提拔,政治生命也就如此而已。调不回原籍,还得劳累奔波,何其辛苦。如果再退居二线,不再担任领导职务,生活质量将大打折扣。那就不如铤而走险,捞一把走人。严重的心理失衡和决堤的贪念令陈光礼疯狂敛财。仅2007年至2008年,他就收受钱财折合人民币2221.38万元,占受贿总额的92.7%。
在陈光礼看来,当官不是为民而是为己,如果说当官有为民的一定成分,那也是为了坐稳县太爷的宝座,为了自己更大的政治野心,其最终指向是满足个人的物欲,实现个人最大的“自由与幸福”。既然升迁无望,只能坐等退居二线直至彻底退休,加入草民行列。加入草民行列是迟早的事情,是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问题是,无官即为民,而民也分为富民、贫民。虽然无论一个人怎样富有,甚或富可敌国,但也只能称其为民,与官无涉,但富民的巨大优越感、无限风光、奢华生活,那可是落草为民的最完美的结局,会让多少人歆羡甚至嫉妒,这是怎样的幸福与荣耀!
做老爷,吃香喝辣,香车美女,前呼后拥,颐指气使,为所欲为,八面亨通,一旦落草为民这些都会成为记忆中的昨日黄花。当官是一种习惯,为了尽可能减小落草为民产生的巨大心理落差,沿袭做老爷时的习惯,保持做老爷时的优越,不做老爷之后的最好选择就是做财主。解读财主的关键词,是剥削和财富。做老爷虽好,但毕竟不是巨贾富商,要想由老爷向财主的角色转变,就必须依靠做老爷时的权力,冒着被杀头的风险,大肆攫取非法利益,在落草为民之前完成疯狂的原始积累。
然而,我们的政党毕竟是一个代表人民利益的政党,我们的国家毕竟是一个致力于民主法治建设的国家,一切“不做老爷就做财主”的封建思想,都是幼稚可笑的,而且会为这种思想怂恿下的行为付出代价。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成功与失败只是个过程。何必一生纠结于职位的高低,把它看成是人生的全部,朝思夜想,郁郁寡欢。一个人要把官职看得太重,那他决不会是个好官,这也是一种人格的缺陷、官德的缺失和人文修养的缺欠。为官,要多想一想怎样才能赢得良好的口碑和政声,怎样才能给百姓留点念想、给子女留点精神财富、给自己留点尊严和平静的生活空间。这比什么都强。
人生短暂,不过百年。一日吃不过三餐,睡不过一席,座不过一椅,行不过一车,穿衣也不过数件,贪财爱色,物欲横流,完全是一种精神的扭曲,道德的沦丧,细细想想毫无意义。一失足将成为千古恨,害了事业,毁了家庭,败坏了党的声誉,葬送了自己的政治生命,失去了人生自由,罪孽何其深重!
陈光礼称自己收入微薄,为了晚年幸福,便去贪腐,也值得玩味。以县委书记的正当收入,虽不是很高,但也不会最低,应在社会收入群体结构中处于中游,而且,还有可观的职务消费,生活质量不会低于中产阶级吧。即使退休,有养老金,也足以安然生活。可你偏要铤而走险追求大富大贵,那是你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出了问题,我无语,不想置喙。很多财富的争夺,只是账面的概念,有何意义?
其实,我们的社会是个开明的社会:假如你想当官,你就不能暴富;假如你追求暴富,你可以从商;假如你向往平静的生活,你尽可以做大众的一员。但是,你硬往火坑里跳,你只能被烧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