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秋冬难辨的景色

标签:
圆明园八国联军洋楼遗址清朝 |
分类: 情感释怀 |
如果说上午的颐和园,呈现出来的是湛蓝寒冬景色,那么圆明园则是暖色调,以至于面对结冰的湖面,会感觉时光倒流,又回到了金秋时节。
金秋时节的“证据”,是那一排排一行行“资深”的柳树叶子,它们虽没有夏天的绿、秋天的黄,但那种干干巴巴泛着红黄,手一捏酥酥就碎的叶子,却造出了一种特殊景色。尤其在其他“树友秃顶”,大地荒芜一片情况下,更显得“鹤立鸡群”,独树一帜。
能够坚守到冰封湖面而不落的叶子,一定是遵守着“良币驱逐劣币”的自然规律。最早落下的叶子,如果最早发芽,给人们带来了新绿的喜悦,即便先落下也不能是“劣币”;而没落的叶子,如果刚生长出来几天,也不能称其为“良币”。
真正的“良币”,比较早地生长出来,坚守到现在还没落,哪怕被一夜的强降温冻干了“身躯”,吹尽了湿润,不再呼吸光合,也以一种顽强的“精神”,牢牢附魂于本木,直至耗尽全部气力。
“劣币”,肯定就是那些“发育不全”、“疾病缠身”、“早衰早落”的叶子。即使这些“劣币”叶子,也一定曾经“辉煌”,属于“良币”,比如老枝干上的叶子,理应“尊重”它们,不能忘记。
第一次这个时节拍圆明园,如此秋冬交融难分的景色,让人高兴和激动,也是这几年看到的最美丽景色。功劳归于那一片片柳树,尤其那些不惧严寒的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