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米亚公投让我们处于尴尬境地
 
   
对于国际问题,向来只看不说,因为能力所限,更由于国际问题历来靠拳头服人没多少道理可言。即便在当今世界经济甚至文明一体化的今天,讲道理也多数是“推磨”逻辑,就像三个人打乒乓球,A赢了B,而B又赢了C,最后C又决胜了A。但我们作为其中之一的脚色,敢不敢硬起头皮查小分分输赢,则成为比赛结果的分水岭。
   
克罗米亚正在公投,过半的消息已经有95.5%同意脱离原来的主权国家乌克兰加入俄罗斯。在今年春天国内问题频出,号称“节奏这么快”的时候,克罗米亚问题又把中美俄三个国家带进了“推磨”逻辑中。就目前我们的表态似乎处于中立但实为尴尬。
   
普京之前尽管以自称“流氓”总统宣誓态度底线,但正式场合还是外交辞令:“乌克兰原政府被推翻是非法行为,尊重克里米亚人民自己的选择”。奥巴马和西方发誓:如果克里米亚公投后投入俄罗斯怀抱,普京当局要付出代价。我们国家公开的态度保持中立,在联合国又投了弃权票,其实猜测内心是支持奥巴马的,只是无法表明得罪普京而已。至于当年的科索沃公投问题,今天美俄拿来博弈已经没有意义,公说婆说都有理,唯一成立的理由还不能正视,那就是各自的战略利益。
   
作为中国政府,决不能公开支持克里米亚公投和尊重他们人民的选择,否则将会给国家利益埋下祸根,所以不能旗帜鲜明的站在普京一边。若支持奥巴马站在美国一边,对于将来处理台湾问题或许主动,也有利于将来与乌克兰政府打交道,还能树立负责任大国的形象,但亚太形势不得不逼着我们要主动亲近俄罗斯。
   
在这个问题上,我国政府不选边站也许是唯一上策,但“老好人”是没有“铁哥们”的,这里需要最大的定力,是眼前利益还是长远利益问题。就历史感情而言,中美只是磕磕绊绊但没有闹过“离婚”;而与前苏联虽然“蜜月”很甜可也伤的很了不起。就面临的威胁而言,最难以让人喘不过气来的是美国包括价值观的论战;但最大的潜在和毁灭性的威胁依然来自“北极熊”,历史的领土问题不说,就外蒙当年的全功公投就投掉了我们15%的领土。
   
假如克里米亚归属俄罗斯,我们直接丧失的将是近年来已经已进入“恋爱期”的乌克兰,到时候普京的“脸”会更大,当然也会更难看。如果有一天普京对我们也发出“流氓”总统的声音,那将是中国外交和形象的最低谷。中美俄犹如一个村子里的三个群众领袖,这个当家的不仅要看其他两家的风吹草动,更要掌握和争取其他村民的民心。一介草民犹如家中的小孩,大人们的事不能管,不该管,也没那能力管,但他在和别人家孩子一起玩耍的时候,也一定会感觉到冷暖荣辱。
   
甘蔗没有两头甜,当下希望需要的是否保证一头甜,哪怕能够争取到足够的时间,我们再去手工给那头甘蔗添加白糖。那句话说得好——治大国如烹小鲜,技术和智慧就在掌握火候了;当然,决定这盘菜炒与不炒也是一种智慧加胆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