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猫鼠“一家亲”

(2012-07-18 22:24:55)
标签:

老鼠

白猫

黑猫

和谐

分类: 时事杂谈

                                猫鼠“一家亲”

 

    本来开了一天会,没心思再“鼓捣”点东西。可吃过晚饭打开电视消遣,一会从凤凰卫视看到台湾一户人家上演了猫鼠“一家亲”的新闻,“俩兄弟”“青梅竹马”、“恩爱有加”、“和谐相处,不免被动物的这种”人情味“所“感动”。

    看后一怔,向窗外望去,疑惑此刻是白天还是晚上,刚才的太阳是从西边还是东边落的。猫鼠,向来井水不犯河水的“死对头”,怎么就像当下一些人甚至是先进分子,下来主席台上餐桌,和很多刚从大牢出来的前科人员推杯问盏一样一样。

    今天众多的新闻进入眼帘,很多让人哭笑不得,如“广西中医药医院院长腐败显示身份、河南中牟县44辆公车只拍卖39万元、迁安非法开矿七年挖山不止”等等。“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只是今晚最后看到了猫鼠“一家亲”,也正因为类似不可思议的事情,并时时都在发生,大有“转正”之势,才就此感慨一通而已。即便是现在,如果没看电视的真实画面,有人如果说猫鼠“一家亲”我都不信。就说猫和鼠吧,本来老天爷规定的它们是天敌,属于“你死我活”的对立关系。鼠的天性是偷,老天派猫来就是为了治鼠、管鼠;鼠逃命保命,猫偏偏就是要鼠的命。猫抓住了鼠便是“赢”家;鼠躲过猫的追捕,猫便会变成“输”家。它们又是“赢家”与“输家”的不可调和的矛盾。
    就其猫和鼠本身没有“谁对谁错”的政治问题,只是因为老鼠的本性不劳而获,并且最讨厌的它的“偷”,才成为人人喊打的动物,因此人们也就喜欢了猫。这一观点的形成,我想至少有几百年上千年了,因为《诗经》里的《硕鼠》,就已经对它恨之入骨了:农夫年年岁岁辛苦地供养“老鼠”,却得不到它们丝毫的恩惠,发誓要离开“老鼠”,去寻觅安居的“乐土”。

     那是的农民朋友们绝对不敢想,多少年之后不但猫和老鼠成为和睦相处,很多人也把老鼠当做宠物朋友。这样的话,必须有两个条件取一:要么老鼠经过多年的进化彻底改邪归正了;要么,老鼠没变是人类的是非曲直观念被“鼠界”同化了。当然,还有一个条件,那就是老鼠和人类同时朝这个方向或者那个方向变化,但只是一个穷尽可能,这一条件并不成立,因为,同时向哪个方向转变都不会同步,也就不会这么和谐。

     前几天,写《喝茶》之前刚好看过鲁迅先生的《狗猫鼠》。在鲁迅先生笔下,主要是清算猫的罪行:“第一,猫对自己捉到的猎物,总是尽情玩弄够了才吃下去;第二,它与狮虎同族,却天生一副媚态;第三,它老在交配时嗥叫令人心烦;第四,它吃了我小时候心爱的一只小隐鼠。虽然后来证实并非猫所害,但我对猫是不会产生好感的,何况它后来确实吃了小兔子”!这篇文章取了“猫”这样一个类型,尖锐而又形象地讽刺了生活中与猫相似的人。
       看到这里或许会问:人家鲁迅先生不明明是赠恶猫而喜欢隐鼠吗。以我小人之见度鲁迅之腹:他的高明和伟大就在这里,老鼠是"全民公决"的“坏家伙”,用不着说它多坏多坏;而猫则是公认的既俯首贴耳,又自觉执行命令抓那些硕鼠,没功劳也有苦劳。只有对猫有了“客观真实公正”的认识,才能把握猫的本性:抓老鼠是你的本职工作,抓到了抓得多,也不能“功高盖主”,到处“摆功”嗷嗷直叫;抓不到更不能“情意切切”地向主人“耍娇”,声索原谅给好吃的。
       其实,猫和老鼠对立是相对的,利用才是绝对的。有一寓言故事:猫抓住了一只老鼠要抛进河里,老鼠求饶:“爷,你饶了我吧,过后对你也会有好处的”。猫抗议:“胡说八道”!”“没了我主人还留你做什么?难道不知道‘兔死狗烹’吗”? 老鼠回答道。结果猫不但绕了老鼠,还不打不成交成为好朋友,并完全服从猫的指挥,一日三餐有老鼠去“做”。

    从此,猫越想越得意,越想越要保持和老鼠的关系和距离,凭自己一双利爪,无论老鼠偷没偷,有罪没罪,死活全掌控在自己爪子里。这正是:天生一双利爪,不愁日子太差;有了鼠崽孝敬,更是吃香喝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