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诗词与文章
最近,有不少博友直接问我:“看你的博文,起初都是以文章见长,怎么慢慢地不写文章而以诗词见长了呀”。首先我要谢谢这些朋友!
为什么要谢谢?是因为这些朋友说我以诗词见长,倒不如说我注重学习写诗词更为准确。记得在几个月之前我写过一篇《文章和诗词》,就是想把诗词和文章的的主要特点特征捋一下,算作自己的一点点感受,也是一篇更新有完成任务的想法。看来,想法和出发点不对,也就写的有些“私心杂念”,难以满足朋友的需要。
除非自幼喜欢诗词和专心以诗词“为生”的专业作家之外,相信绝大多数朋友与我一样,只是一种喜欢和爱好而已。
既然是喜欢和爱好就不必太较真,因为任何事情较真的结果是“不欢而散”。但,大凡能在博客说个“子丑寅卯”的朋友有也绝非等闲之辈,说出的每个字、每句话也需要好好斟酌。折中一下:我们玩博客,玩的就是个潇洒和开心,既尊重常规又有所创新!作为一名新兵,有感而发了:
诗词和文章特别是议论性政论性文章相比,就是书法的“草书”和“正楷”一样。灵性者、性情中人,有善于草书的天赋,甚至一字正楷不写就可直驱草书。再说了,草书历来有书之精髓的雅称,云里雾里,花儿呼哨,起码给观众一个印象:“此书不善,要不能这般龙飞凤舞”?“草书”,等于竞赛的百米赛跑,那是相当的精彩无比和过瘾。没有天赋者,难以捷径直入。也就是说:在极为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草书”是一部分有灵性有天赋书法家的首选。
“正楷”则不然,一划露百丑。大凡参加书法展览敢于几十字、几百字敢写正楷者,一定让观众刮目相看。因为正楷和文章一样,不仅一点点败笔都会赫然昭著,而你“一正到底”也是大家所不能接受的。这,就是文章属于“糟鱼”,有足够的文火让你炖烂、让你说透,不烂不透则是一大败笔,这也是我或者很多朋友所困惑的:“诗词信手得来好打发,唯独文章难下手”。文章为什么难下手?除了有始有终善始善终之外,就是因为可以也必须多说话。中国人谁都承认“言多必失”的信条,故,怕写文章、难写文章也就不足为怪了。
其实,文章难写的原因并不在以上,还在于文章的现实性和实用性。任何事情,只要一和现实和使用结合就难上加难。不是有一句话叫:“一现实就犯难,一具体就麻烦”吗?就是这个道理。赵高嫁祸李斯,司马迁的申辩,贾谊的雄辩伸道,还有我们现实生活中律师的种种辩解,从历史到今天没有一个是以诗词答对的!因为诗词本身就是一种茶余饭后的休闲雅兴的主题,来到现实社会中是不使用也难以用上的,犹如“秀才遇到兵”。
研究诗词的大家都会知道,诗词和文章是“水火难容”的倆大派。细琢磨一下还真有道理,唐宋八大家: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轼、苏洵、苏辙 (苏轼,苏洵,苏辙父子三人称为三苏)、欧阳修、王安石、曾巩,韩愈、欧阳修、王安石、曾巩是以文章见长,也正是他们“职务”所决定的,都是直接为当时的“官文”所服务的。“三苏”尽管比他们的名声不低以诗词见长,但他们的政治遭遇和受到的迫害不言而喻了。
话说长了,惹人烦。不展了,但要总结一下:诗词和文章不分家,先文后诗词者定是“厚积薄发”;先诗词后文者也会是灵秀见长。诗词有如影子:虽看不见五官但一定能对上号是谁;文章有如镜子:把你颜面的汗毛都能显现出来让你直面对待。呵呵,瞎比喻了。“黄瓜白菜,各有所爱”。
有一点我要向博友如实汇报:那就是我最近之所以写诗词多一些,是因为我刚刚起步是一名小学生,除了有点好奇心之外,也不排除“草书”的遮丑作用和“画龙点睛”的省力,特别针对博文这种特别的群体,写多不如写少;写外面不如写自己;写烦恼不如写快乐;写远的不如写近的更让朋友愿意读。
不过,文章还是要经常写写的,因为“诗、书、画”号称人们生活中必须的“氮、磷、钾”,缺哪样也不“健康,贵在体验,不在高低。愿与各位大家为榜样携手前进!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