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户的基本结构
(2011-05-03 10:45:46)
标签:
杂谈 |
分类: 会计 |
二、账户的基本结构
由于设置账户的目的是按照会计要素的具体类别记录经济业务并提供其动态和静态指标,而会计要素的具体类别的内容的变动又总是以“增加”、“减少”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因此,在设计账户结构时,一般应有三个基本部分:①账户名称;②账户方向(账户记录的内容的增加、减少);③账户余额。其格式如下:
1.账户名称
给账户冠上名称后,这就为账户所登记的经济内容作了规定,即只能登记规定范围以内的经济内容,不能登记规定范围以外的任何经济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分门别类地、清晰地记录和归类反映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提供有用会计信息。这就像图书馆为什么要在书架上贴上各种分类书籍的标志一样,如果图书馆所有的书都没有按分类标志存放在书架上,而是杂乱地堆在一起,那是无法区分每一本书、也就无法管理图书的。
2.账户的方向
在借贷记账法中,账户有借方(Debit
or Dr)和贷方(Credit or
Cr)。早在1211年佛罗伦萨银行有两套会计账簿,现珍藏于佛罗伦萨梅迪切奥?劳伦齐阿图书馆。这两套会计账簿记账形式均为上下叙述式,每张账页分为上下两部分,账页的上部为借方,账页的下部为贷方。随着会计的发展,现代会计的账户一般分为左方和右方。左方为借方,右方为贷方。究竟哪一方记录经济内容的减少,哪一方记录经济内容的增加,这要取决于账户的经济性质。资产类账户和费用类账户的借方登记资产和费用的增加,贷方登记资产和费用的减少;负债类账户、权益类账户和收入类账户的贷方登记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的增加,借方登记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的减少。具体说明见下图:
我们可以用一个T形账户加以说明,见下图:
账户的余额一般在其增加方。
3.账户余额
如果账户期初借方余额加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大于本期贷方发生额,则账户有借方余额;如果账户期初贷方余额加本期贷方发生大于本期借方发生额,则账户有贷方余额。一般情况下,资产类账户的期末余额在借方,权益类账户、负债类账户的期末余额在贷方。
我们这里所介绍的账户结构是为教学上和科研上的方便,采用T字型的账户结构。在实际工作中,为了满足企业经济管理和会计核算的需要,账户的结构与这并不完全一致,甚至有些账户的结构相当复杂,见下表。但是,账户中作为专门记录经济业务“增加”、“减少”、“余额”这三个内容总是不可缺少的。因此账户的“借方”、“贷方”和“余额”,也就成为账户名称之外的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基本结构。
上表的账户格式是实际工作中经常使用的。上端标明账户名称,如“固定资产”“银行存款”等等;第①②栏是年月日栏,记载登记账户的日期;第③栏是凭证号数栏,记载记账凭证种类号数;第④栏是摘要栏,用简洁的语言说明经济业务的内容,如“从银行提现备用”、“报销差旅费”等等;第⑤栏是借方金额栏,记载经济业务发生引起该账户借方发生额的数额;第⑥栏是贷方金额,记录经济业务发生引起该账户贷方发生额的数额;第⑦栏为余额方向栏,如果是借方余额,在第⑦栏写一个“借”字并将金额填在第⑧栏,如果是贷方余额,则在第⑦栏写一个“贷”字并将金额填入第⑧栏,如果借贷轧平没有余额,则在第⑦栏写一个“平”字,在第⑧栏余额栏画一个“0”。
|
|
||||||||||||||||||
|
|
2.账户的方向
|
|
||||||||||||||||||
| |
|
||||||||||||||||||
|
|
|
借
|
|||||||||||||
|
3.账户余额
|
资产账户期
末借方余额 |
= |
资产账户期
初借方余额 |
+ |
资产账户本期
借方发生额合计 |
- |
资产账户本期
贷方发生额合计 |
|
负债账户期
末贷方余额 |
= |
负债账户期
初贷方余额 |
+ |
负债账户本期
贷方发生额合计 |
- |
负债账户本期
借方发生额合计 |
|
权益账户期
末贷方余额 |
= |
权益账户期
初贷方余额 |
+ |
权益账户本期
贷方发生额合计 |
- |
权益账户本期
借方发生额合计 |
|
|
||||||||||||||||||||||||||||||||||||||||||||||||||||||||||
|
||||||||||||||||||||||||||||||||||||||||||||||||||||||||||
后一篇:静态会计报表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