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42年前的我骑自行车旅游(八)

(2025-09-01 09:28:14)
标签:

旅游

42年前,一九八三年,我33岁,在暑假里骑自行车从姜堰出发,过长江,旅游江南大地。顶烈日,火中行,路漫漫,雨中淋,登惠山,逛名园,览胜景,进溶洞,临险境,遇奇事,历9天。42年后的今天,翻开当年的日记,不但有游程,还记有当年的社会环境,拍一张小小的黑白照片21角钱,而住一宿旅社只有9角钱,那一对恋人,今日不知在何方?纸上笔墨,往事回味,思绪万端,感慨尤深。没有当年旅游的勇气和走出去的眼光,也就没有今天的我旅游祖国三分之二的省市和亚欧10个国家的阅历和见闻,以及因此形成的新的世界观。

 

                        一九八三年七月二十日

                           一对情人(二)

早上,我起身了,同室的旅客也起身了,唯独那位男大学生还在蒙头大睡。我向窗外看,那女大学生拿了脸盆、手巾,向男室张望,短暂得只有一秒,随即转脸,自去漱洗。一会,她回走,又向男室乜一眼。这女子在窗外来去经过有七、八次之多,也向里瞟了七八次,不知为何她来去这么勤,而且瞟的时间也渐长了,最后两次竟向男室探进半个头来,小声地叫:“XX”,不见回声。她看男室只有我一个人了,终于大着胆子羞涩地进来。我让开她。她用两个指头推男子的胳膊:“还不起来啊?”男子不醒,女子又说:“昨晚我不好,向你赔礼。”只见那男子呼地翻过身,转过脸去,仍用被子蒙了头。唔,原来是装睡的,等他的情人来道歉罢了。我想,昨晚他们一定又闹了什么矛盾了。啊,这一对情人正在享受爱情的果子,酸、甜、苦、辣,倍多滋味。

上午我打算去拙政园与狮子林,下午骑车回无锡,明日返姜。

 

                             掠影拙政园

清晨,我来到拙政园,门未开,但游客已塞满了门外。

据《江苏山水胜迹》记载:“拙政园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间。当时御史王献臣与权臣不和,被贬后,回苏州造此园,园名取‘拙者为政’之意。太平天国曾在这里做过忠王府。”此为明代园林的代表作。

开门后,我从较为旷野的东园入中园。中园以水为中心。这是一个很大的水面,超过苏州其他任何一个园林的水,水中广植荷花,绿色一片,很有气势。池北有三山,东山、中山、西山。东山边有一古旧的小石桥,为明代建筑;西山有楼台,曰“见山楼”,曾做过忠王李秀成的办公室,砖砌的圆门尤如十五的月亮,多钱币滚动的痕迹。西南角的“小沧浪”是个幽静所在:楼台建于水上,脚下水流潺潺,头顶浓荫遮日,南壁高耸,似有悬崖深渊之险。小沧浪北有一座“廊桥”,即桥上建屋面,游人从桥上过如在廊中行。这种桥在苏州园林中是独一无二的。

由小沧浪转到三山对面,见“还香楼”。此处楼台典雅豪华,蔚然壮观,为拙政园主要建筑。立于楼上自能眺望拙政园全景,立于楼下也能观赏荷池全貌。拙政园摄影部设于此。我就要离苏州而去,很想拍照留影,我选定一种6*6的,小一点,也便宜一些,谁知那男同志眼光只向上一抬,又低头去弄他的照片,并不看着我,大声说:“6*6的没有了,拍大的,2元1角。”2元1角,应该说是很奢侈的开支,结果没有拍成。

出中园去西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个树亭,铁制骨架,正中植树,藤蔓枝叶沿锥形铁架到处伸展,密如茅草盖顶,不见阳光。

在拙政园逗留时间前后不过1个小时,只能浮光掠影观个大概,以后有机会定要细细观赏这个“苏州诸园之冠”。

 

                       迷宫狮子林

据《江苏山水胜迹》记载:“狮子林是元至正年间,名僧天如禅师和园林艺人倪瓒,根据画家的设计,用太湖石堆砌而成。”为元代园林的代表作。

由大门进,钻了一会儿假山,右转便至乾隆赠名的“真趣”榭台。“真趣”者,狮子林的真正趣味在此观赏也。榭台立于水边,高高矗立,纵观狮子林的假山与无锡蠡园的大不相同,蠡园多为分割开的一个个山峰,而这里则连绵不断,怀抱绿水,说不清谁是山峰谁不是山峰。水面内容也极为丰富:右侧水面有一红色石舫,几个女孩子撑艳丽的尼龙伞半跪船头拍照,宛如一朵朵不断起落的鲜花。向前看,先是一道曲径穿水而过,中插湖心亭;再一道拱桥勾连第二道曲径。水边植高大挺拔的银杏,粗壮俊逸的垂柳。其实狮子园的乐趣并不在水上,而是素有“迷宫”之称的假山,迷在何处?我看准真趣亭对面假山临水边的一块石头,对,马上就坐上去休息。

我在蜿蜒起伏的群山之中攀登。本有一位小伙与我同行,一块儿进山洞,可略一疏忽,却不知他到哪里去了。偶然听得他的说话声,知道他在我的头上,但不见其影。我也想到上面去溜达,却进了一个更为幽深的洞中,洞中有水,稍跨即过。寻得石级向上攀,眼前豁然开朗,只见曲廊亭台上坐一外国金发女郎,看碑文,对翻译说着生硬的中国话“元朝?”原来是假山的出口。弄了半天,还不等于零?再进洞,另寻路,步步上,终于到达方才同行小伙说话的地方,但他早已不知去向。走在峰脊上,宛如在平坦的大路上散步,舒服极了。也不知绕了多少路,转了多少弯,更不知上下多少次,我才到达意中的目标。

42年前的我骑自行车旅游(八)

坐在石头上,思索刚才的迷宫之游,不由得在笔记本上写下一段话:“山从水中渡,人从头上过;路在眼前展,可望不可及;并无绝处逼,更无险处攀;转来又绕去,何愁出迷宫?”我们这些游人每天都在解近1000年以前元代老和尚设下的一道立体题目,个个都解得津津有味,可见智者是超越时代的,当年的智慧供后人游玩,今人的智慧又在古人的智慧中深化,那么我们该给后人留下什么呢?最好也应留几道具有游乐性质并诉诸形象的立体题目。

 

                            火中行

临近大暑天气,天热得发了狂。中午12点多一点我自苏州骑车向无锡进发。太阳当头照,烤得皮肤灼灼疼痛难忍。柏油路早如橡皮一般,软软晃晃,有的地方冒出了油,粘乎乎的,车轮压在上面“咝咝”作响。路边的叶片打着卷,垂头丧气地挂着,一动不动。稻田的蒸气夹着难闻的柏油味阵阵扑来,热得你喘不过气来。远近的知了一个劲地叫。每当有一点树荫,我就觉得舒服极了。从苏州至无锡少说喝了10杯茶,每次总是两杯一起喝。望亭南边有卖西瓜的,价已涨到2角5分1斤,而且尽是生的,汽车司机们热热地吃了解渴。

啊!骑车旅游,一会儿淋得像落汤鸡,一会晒得像爆炒的虾,每前进一步都要经过自己的努力,倘若你不愿吃苦,你就永远只能停在一个地方,尤其是精疲力竭之时,每蹬一脚都是困难的,然而你非得蹬不可。

我在下午4点抵无锡市区,仍然住宿在工运旅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