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要“预支时间”——读叔本华《人生的智慧》

(2025-07-22 10:09:05)
标签:

文化

叔本华《人生的智慧》第五章“建议与格言”中提出一个重要问题:不要“预支时间”。

他首先说:“某种状态在某段时间内都是一种必然的、极为合理的存在。”“一般地说,我们只能从理论上、通过预计事情的结果来预测事情未来的发展方向,而不能在实践中提前得到那些只有熬够了时间才能得到的东西。”不要“预支时间”。

 

比如说,马克思主义预测了人类的发展方向是“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共产主义,这可能需要500年的时间才能实现。也就是说,500年后共产主义是必然的合理的存在。这只是从理论上的预测的发展方向。我们不能在实践上不愿意“熬受”这么长的时间,在进入社会主义之后,只过了一、二十年,就宣布实行共产主义“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制度。

 

叔本华生活在17881860年,那个时候他很可能还不曾看过《共产党宣言》,还不知道马克思的共产主义理论,因为在他的所有著作中都没有提到过“共产主义”一词。所以,可以肯定,他的上述论述,并不是针对“共产主义”说的。然而,我们今天用“共产主义”作例,却可以验证他的论述。

 

叔本华对于自己的上述论述,也用了不少事例来论证:

比如,有些疾病,我们不用管它,让这些疾病自然发展,过了一段时间之后,疾病就会自动消失,不会留下任何一点痕迹。但如果我们强行要求立刻驱除疾病,马上健康起来(这相当于预支了时间),那么由此产生的利息就将是虚弱的体质和反复发作的疾病。

 

又如,在战争和动乱年代中,我们由于急需用钱,以正常价格的三分之一或更少的价格卖掉了房产和国债,而如果我们愿意耐心地等一段时间,我们就能把它们全价卖出。

 

再如,我们需要一笔钱去长途旅游,只需一两年,我们就可以从正常收入中节省出这笔钱来,但我们却不愿意等待,急着向他人借钱或者从自己的本金中预支这笔钱,也就是预支了时间。久而久之,这种不断透支的做法就会把我们本来的账目弄得一团糟,账户上的赤字越来越大,直到最终无法填平。这就是透支时间的后果:所有没有耐心去等待时间的人都可能成为透支时间的受害者。

 

还是回到我们上面举的“共产主义”的事例,我们所犯的“预支时间”的错误并不少见,上世纪五十年代,我们就提出了“跑步进入共产主义”、“十五年越英赶美”的口号,全国上下大炼钢铁,公社化,吃饭不要钱,砸小锅吃食堂,与此同时浮夸风盛行,你亩产一万,我亩产两万,猪长得比牛大。曾几何时,到了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粮食不够吃,瓜菜充饥,有的地方甚至吃树皮,全国饿死人的现象时有发生。“预支时间”使我们吃尽了苦头。

 

叔本华还说过一句话:“当事物内部的矛盾发展到顶峰,其中不合理和荒谬之处就会暴露出来。”我们不要等到“荒谬之处”达到顶点的时候再回头看“预支时间”开始阶段的疯狂,那时已经迟了。上世纪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停止高考,工农兵上大学,多少有志报孝祖国的年青人失去了读书的机会,到农村插队,整个国家科技落后,经济凋零,与先进资本主义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大。在“预支时间”的道路上,违反规律、别出心裁的做法,同样让我们吃尽了苦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