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腻的外貌描写总是伴随作者的情感活动——读拜伦诗《唐璜》
(2025-05-20 14:30:27)
标签:
文化 |
长诗《唐璜》是拜伦的倾心力作,主要写男主角唐璜和女主角海黛的感情经历,最后以悲剧收场。
作者对人物外貌的细腻描写总是伴随着作者的情感活动,使得每个人物都栩栩如生地站在读者面前。
女主角海黛的出场,作者这样刻画她的外貌:“她的前额挂着一列金片,在她褐色的发上闪闪发光;卷曲的长发结成一串串辫子披在身后;虽然她的身段颀长,比一般的女子都高,但这辫子几乎长达脚跟。”作者写女主角的串串长辫,怎样长,细腻地写它直达脚跟,而她又是一位身段颀长的女子。如果不写身段颀长,拖到脚后跟的辫子就是一般化了。作者接着写:“她的仪态大方,有一种风度令人肃然起敬,好像她是出自这一方的名门。”由身段颀长,而赞其“仪态大方”从而“令人肃然起敬”,包含了作者自己感情活动,要得读者“肃然起敬”,首先作者“肃然起敬”。
“她的头发是褐色的,我说过,但她的眼睛却乌黑得像死亡,睫毛也同样黑,像丝绒般弯下,却含有无限娇媚。”从头发的色泽写到眼睛的色泽,又从眼睛写到睫毛,作者的笔触越来越细腻,下面重笔写睫毛下的目光:“当目光从那乌亮的边缘整个闪出来,连飞快的箭也没有这般力量:它好像是盘卷的蛇突然伸直,猛地把它的毒全力向人投掷。”作者连用两个比喻形容目光之闪,先用箭来比,觉得不够,最后用蛇瞬间投掷出毒液来比,形象、奇特又新颖。在中国人看来这后一个比喻不怎么好,然而却倾注了作者的全部笔力。读完之后,终生难忘。
“她的鬓角洁白而短,她的面颊像晚霞,尚有落日的胭红一抹;那较短的上唇——呵,迷人的红唇!看着它,谁不自叹有如此的福泽!”面颊,用晚霞来比,还算一般,但作者更精确到“尚有落日”的“胭红一抹”,“一抹”该是多么美丽的光彩,一天中只有这么一刻,如此的比喻就是神来之笔了。写“红唇”,作者不用比喻,而是说看到这样的红唇的人,有如此的“福泽”,就是连看到的人也有了“福气”。由此,可以看出作者写时所倾吐的感情是多么的浓郁!对描写的对相,没有深厚的感情是写不出这样的句子的!
好的诗作,就是感情的渲泄!
“她是一个多美的雕塑的原型!(说起雕塑,唉,全是骗人的货色!我看过活美人,又真实又丰润,远比仿制的石像精巧而动人!)”
这是作者对雕塑与原型的独特见解,不无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