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柏拉图否定民主,肯定智慧——读伯特兰·罗素《西方哲学史》笔记之五

(2024-12-15 21:35:01)
标签:

文化

   拉斐尔的名画《雅典学院》中最高一层台阶正中,也是全图的中心位置,有两个人物:左边一个,一手指天,阐述着崇高的理念,就是柏拉图;右边一个,掌心向地,表达自己对此生和现世的关注,就是他的学生亚里士多德。

  伯特兰·罗素的《西方哲学史》在卷一第一篇第十三章“柏拉图观点的来源”中记载的柏拉图,否定民主,肯定智慧,认为应把政府交给“有智慧”的人。

  柏拉图生于公元前四二八年到前四二七年之间。雅典战败,斯巴达获胜时,他年纪尚轻,他把失败归咎于雅典民主的失败;他的社会地位和优渥的贵族家庭关系也让他鄙视民主;他是苏格拉底的学生,对苏格拉底有很深的感情,而且十分敬重他的老师,正是民主判处了苏格拉底死刑。所以,他对民主并不认同,转而认为斯巴达模式符合他的“理想国”的架构。

关于苏格拉底死刑的判决具体情况是这样的:当时雅典对苏格拉底的指控基于“苏格拉底是一个作恶者,一个怪人,无论是天上的,还是地下的,他都要去调查;他假装好意,却办坏事,还拿这些去教导别人。”随后,民主产生的雅典陪审法庭以多数票通过了对苏格拉底的有罪判决,即法庭上大多数人都认为他有罪。按照雅典的法律,他可以要求比死刑稍轻的判罚。然而对苏格拉底的提议,却是处以三十个米纳的罚金,他的一些朋友愿意为他担保。这时,出人意料的,苏格拉底提出处罚太轻,惹怒了法庭,法庭上要求判他死刑的人,比宣判他有罪时多。苏格拉底预见到这样的结果,他并不希望通过让步避免死刑,他认为做出让步就等于承认自己有罪。苏格拉底被“民主”杀害了。

从苏格拉底那里,柏拉图学到了关于伦理问题的深刻关注。首先,“至善”观念在他的思想中的重要地位远超他的老师。柏拉图认为,一个人要成为出色的政治家,必须知道“善”;而善只能通过思维和道德两个方面的联合训练才能实现。如果允许没有接受过这种训练的人参与到政治活动中,他们一定会让政治走向堕落。其次,只有通过大量的教育,才能塑造出符合柏拉图标准的优秀统治者。他还是一个十足的毕达哥拉斯主义者,认为不懂数学就不可能拥有真正的智慧。最后,和绝大多数希腊哲学家一样,柏拉图认为闲暇是获得智慧的必要条件,所以那些为了生活努力劳作的人是不可能有智慧的,只有那些财力雄厚,或者已经完全摆脱生存焦虑的人,才可能拥有智慧。

 

下面是《西方哲学史》作者伯特兰·罗素批驳柏拉图的原话:

“(既然)智慧包含了对善的正确理解,……由此可以推导出一个结论,只要知道什么是善,就一定会做正确的事。在我们(作者)看来,这似乎是一个与现实相去甚远的观点。我们会顺理成章地认为,各方利益存在分歧,政治人物要做的是使最佳折衷方案得以达成。相同阶级或同一个民族的成员,或许有共同的利益,但他们的利益通常会与其他阶级或其他民族的利益相冲突。……各种相斥的特殊利益怎样达成妥协……”“一切又会回到党派问题上来。”

“即使我们假设‘智慧’切实存在,那么是否存在一种体制,可以将政权交付给拥有智慧的人呢?很明显,少数服从多数的大众议会制可能会出错,而实际上已经被证实了;贵族并非全部拥有智慧的人,愚蠢的国王也是屡见不鲜;教皇虽然‘绝对正确’,但是也犯过不少严重错误。是否有人主张将政府交给大学毕业生,或者神学博士?或者交给那些出身贫困,但是创造了巨额财富的人?显然,不存在一个可行的、从法律上可以定义的选择方案,来从全体公民中甄选出更有智慧的公民。”

这一章的最后,作者说:寄希望于找一批“有智慧”的人,将政府交托给他们,“是一个无解的难题,这正是选择民主最根本的原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