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千多年前的推理论证:原子论——读伯特兰·罗素《西方哲学史》笔记之三
(2024-12-12 15:34:27)
标签:
文化 |
伯特兰·罗素在《西方哲学史》卷一第一篇第九章中说,古希腊的留基伯和德谟克里特通过大量推理论证,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原子论。千万不要以为他们的理论思考以实验为依据。在古代,经验观察与逻辑论证之间并非泾渭分明。出于幸运,原子论者的假说,两千多年后,人们才发现相关证据。
我们所说的古希腊群星灿灿,居然到了这种程度,连假说也在两千年后得到验证。
那么德谟克里特的原子理论究竟是怎么假想的呢?(留基伯是否真有其人,历史上还无定论)
他们相信万物由原子构成,原子在物理层面,而非几何层面,是不可分割的;原子与原子之间存在一定的空间;原子是不可摧毁的;原子从过去到将来,一直处于运动中。原子的数量是无限的,甚至种类也是无限的,不同种类的差别在于形状和大小。原子始终处于运动中,起初原子的运动是无序的,与现代气体运动学理论雷同。原子间相互碰撞,各个原子集群形成旋涡。
德谟克里特的理论细节还相当丰富,每个原子都是不可进入、不可分割的,因为原子中没有空隙。你用刀切苹果的时候,如果苹果是完全实心的,没有任何空隙,它就会无比坚硬,无法切开。正因为苹果到处是空隙,才可以切开。原子无法进行物理分割。原子的内部是不变的,实际上原子就是巴门尼德(古希腊另一位哲学家)提出的“一”。原子只会运动并彼此发生碰撞,有时它们的形状能被彼此卡住,于是就会结合在一起。原子通过碰撞形成旋涡,物体乃至最终形成的星球都是在旋涡中诞生的。宇宙中有很多星球世界,有些还在成长,有些已经消亡;有些星球世界没有太阳或月亮这样的恒星和卫星,有些则有好几个。每个星球世界都有开始,也有终结。一个星球世界可能会因为与另一个更大的星体发生碰撞而毁灭。
德谟克里特是一个彻底的唯物主义者,在他看来,灵魂也是由原子组成,思想是一个物理过种。宇宙中没有意志,只有受机械法则操纵的原子。
可能肯定地说,在提出假说的年代,他们的见解没有丝毫实质性的根据作为支撑。
关于假说成真,世界上还有好多例子,同是古希腊的数学家毕达哥拉斯就曾提出地球是圆的概念,但他的信念是基于几何学的完整性的推理论证,而非科学证据。
亚里士多德提供了第一个科学论据,他通过观察,月食时月面出现的地影是圆形的,推断出地球是球形的。
麦哲伦通过实际的航海活动证明了地球的球形,他的船队完成了第一次环球航行,从实际航行的过程中验证了地球的球形。
科学是需要假想的,哲学形而上的思维模式为假想提供了推理论证,从而让现实世界的科学实验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在AI时代应该也有所启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