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当“宫虐”遭遇“小时代”

(2013-07-24 01:15:13)

http://s4/mw690/723d18d2gx6BiakKS9da3&690

这个年代的娱乐产业总是不断制造囧囧有神的“惊喜”,比如郭敬明那席卷了五亿票房的导演处女作《小时代》,再比如擅长制造宫廷虐心剧的于正进军大银幕的首部作品《宫锁沉香》亦开映在即。这意味着在有节操的文艺青年整天嚷嚷“娱乐产业流于低俗”的关键时刻,总有那么一批人坚守自己低到尘埃里的浮华格调,给所谓的“脑残粉”炮制一个个斑斓绮梦,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流行文化风向标,或低俗或浓艳,最后被淘汰的终归是“曲高和寡”的那一批。

作为两个“男生女相”的典型风云人物,一样的风流腔,一样有抄袭丑闻缠身,一样的爱虐,一样把作品层次放低却把自己的生活质量不断提升,甚至一样都在努力为一代人绘制遥不可及的蓝图。当郭敬明VS于正,当“宫虐”遭遇“小时代”,一场更彻底的俗文化风暴籍着电影《泰囧》爆火之势头正驰骋大银幕,他们敲碎了自诩高端的专业电影人的节操,更搅动了娱乐业的一缸浑水,搅得人瞠目结舌。

这场着重于为女性服务的“男人的对决”已拉开序幕,在争议中愈挫愈风光的这两朵娱乐业“奇葩”,如今正理直气壮地向大银幕宣布“称霸”!

一、“一抄成名”的新人王

遥想当年,高中时代便从文学网站“榕树下”出道的四川矮个子男生郭敬明因一部与日本CLAMP漫画组合经典作品《圣战》内容极为雷同的小说《幻城》而广受关注;在那个日漫风靡全中国的特殊时代,这步险招让他初尝成功滋味;此后便是著名的《梦里花落知多少》抄袭庄羽小说《圈里圈外》一案,尤其在法院判决之后郭敬明公开表示绝不道歉的嚣张态度,令他在当时瞬间成为“过街老鼠”,他那些尚在师长重压之下“苟且偷生”的忠实粉丝尚不具备实力去捍卫偶像,郭敬明由此得“四娘”雅,从身高、长相到文品无一不被归入反例。时至今日,郭敬明依然屹立不倒,系中国作家富豪榜上的常胜将军;然而“文抄公”的恶名亦如影相随,一世都无法洗脱。

相形之下,于正虽然未有对簿公堂之忧患,也依然“抄名在外”。这位师从香港导演李惠民的资深编剧,早在2005年便成立“于正工作室”,凭借2010年的宫斗大戏《美人心计》及2011年播出的《宫锁心玉》声名大噪,并赢得亚洲电视最佳编剧大奖。不巧的是,在群众们为其麻木增加收视的同时,也有一批眼睛雪亮的看出其中端倪,于是在网络数度召开轰轰烈烈的“吐槽揭发大会”,将于正抄袭台剧《流星花园》甚至美剧《越狱》的细节一一挖出,尤其TVB剧迷更是狠到极致,把于正早期作品中抄袭港剧的细节都截图公示,成功将他扫入“抄手”队伍。与郭敬明一样,于正同无法摆脱被人调侃的厄运,从此“于妈”雅号传天下。

即便如此,“四娘”和“于妈”还是以“两生花”的姿态笑傲江湖,因为这本就是个审丑时代,部分人需要找到某个发泄口表达不满,另一部分人则是真正认可他们的作品,两派都不由自主地成为这他们的粉丝,令他们在“抄”的“光环”笼罩下熠熠生辉。

二、成功的自主创业者

从小写手到大公司董事长,郭敬明不管是不是优秀作家,他都无疑是个成功的商人,将青春文学拗成“名牌傍身”的80后代表人物于20107月成立了“上海最世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此后校园内便开始悄然流行一本唤作《最小说》的系列刊物图书,里头俱是梦想、希望、爱情、虐情,以及奢华淫靡的上流生活场景。一系列的青春校园文学刊物经由郭敬明的打造,给学子们种下了被韩寒调侃为“城乡结合部气质”的价值观,这就是为什么当四迷们长大成人之后会如此力捧《小时代》。就在郭敬明的《最小说》和《最漫画》等刊物四海纵横之际,韩寒出过《合唱团》,安妮宝贝整过《大方》,却都是昙花一现;最终存活下来并取得辉煌战绩的依然是“臭名远扬”的那一位。

再看于正的成名之路,亦无法绕过“自立门户”这道坎,作为身兼独立编剧、制片人双重身份的电视界大咖,于正本着“观众爱看什么就拍什么”的宗旨,大到宫廷史诗,小到婆媳关系,只要是百姓喜闻乐见,且能用虐到惊天动地的情节拉住收视的作品,他总是乐得炮制。当然,被网友称为“于麻麻”的这位著名编剧还是受到网友的严厉监督,每出一部作品都会有人挑出其中的细节“抄袭证据”,不管牵强附会抑或铁证如山,都无疑是为于正的作品做了一次极微妙的“宣传”。由此,于正的剧才会大受关注,甚至收视盖过许多制作精良的优质剧。

作为创业者,郭敬明和于正无疑是两个成功典型,许多人不屑,却有更多人追捧。你可以抵制,却无法撼动一大批内地观众的审美情趣。尤其他们还动用团队的力量为中国人把脉,知道我们对“富豪层阶”又恨又妒又爱的复杂情愫,所以郭敬明展示了一个物欲横流的当下“小清新”社会,而于正则用雍容华丽的宫廷场景满足人们对贵族世界的想像;这就是他们的事业成就能旗鼓相当的原因。

三、丑闻制造者

无论如何,“丑闻”永远是娱乐圈的一剂鸦片,哪怕是要求严苛的好莱坞也无法摆脱这难以启齿的“潜规则”。就这方面来讲,郭敬明与于正的丑闻风靡程度完全不亚于一线女明星们的,他们的“男宠”绯闻四处疯传,单就网上无数曝料帖来看,郭敬明早已被严重“妖魔化”,所以在很多人心目中他就是一个时常潜规则自己旗下花样美男写手的抠门老板;再加上他自己时不时在博客上显摆各色奢侈品,努力做到“人神共愤”,被口水与板砖包围丝毫不会教人意外。

于正也是能在恰当的时机被曝出丑闻的“奇人”,从何晟铭到陈晓,他频频被指责为专潜俊俏新人男演员的娘炮同志;尤其是在新剧开播之际,更曝出过于正被青年演员沈泰在咖啡馆掌掴的惊天新闻。层出不穷的绯闻令于正倍和他的新剧备受关注,不管刻意炒作抑或真相,唯有负面消息才能让公众人物持续受重视。所以于正几乎每个新剧推出都会遭到群起吐槽,但不得不承认这些吐槽者理应算入他的“忠粉”行列,因为他们无疑用自己的不满为他推波助澜,让他一直站在最尖端。

郭敬明曾对某杂志记者说过一句很霸气的话:“你是没有办法靠一已之力改变这个社会的,但是你可以去学懂它的规则,然后去玩死他们!”这两位从性取向到人品都被质疑了上万次的“苦主”就这样学懂了规则,玩转了“舆论”这个游戏。

四、跨界杀手

2011年,台湾作家九把刀将半自传小说《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亲手搬上大银幕,取得惊人的票房成绩,严重“跨行”成功!对于摇笔子的郭敬明来讲,这也是个不远不近的梦,于是他信心满满地拿出《小时代》,操起导筒,玩了一回电影。五亿票房已经让郭敬明无比长脸,这部被诸多90后乃至00后追捧,同时惨遭80后和70后唾弃的商业大片,证实了“代沟”的存在,于是《小时代》粉丝与专业电影人展开“血战”,人们惊奇地发现昔日那些在校园里躲躲闪闪看《最小说》的孩子翅膀硬了,懂得在完全无视电影品质的情况下抱团反击了。“四娘”生力军由此开始壮大,老一辈眼中的“节操”还是免不了碎一地,年轻人对纸醉金迷的上流人生之憧憬已然交给郭敬明去塑造了。

于正的跨界从做《非诚勿扰》嘉宾开始,他顶替的是乐嘉的位子,平台很大,节目很牛,可惜效果是平淡的,观众是不买帐的。这次跨界的尴尬收场却并未让于正收住野心,他还是牛逼烘烘地炮制了电影《宫锁沉香》,并公然打出影视题材新名词——宫虐。以此将小荧屏上的“虐旋风”刮到大银幕,这样的尝试无疑也是郭敬明的《小时代》给了更多底气的结果。

没错,很多人恨他们,因为他们通往光明之路似乎走得有些不择手段;但很多人也爱他们,名利双收让他们一直都是焦点,这是桩“利滚利”的好买卖。在鲜花与污水的混搭之中,于正也好,郭敬明也罢,都摆出了一个“逆来顺受”的姿态,然后关起门来高举酒杯,庆祝他们又一次完胜于市场。

所谓“杀手”,就是这般敏锐,这般腹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