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九点领导力----欣赏

(2017-09-08 17:32:08)
     《老子》说:“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得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得信。”圣人没有主观成见,以百姓的心为心。对于善的人,圣人报之以善良,对于不善良的人,圣人也报之以善良,所以圣人在善良者的心中鼓励并加强了善良,在不善良者心中培植了善良。对于诚实的人,圣人报之以诚实,对于不诚实的人,圣人也报之以诚实,这样可以使得人人守信诚实。
       老子的这段话,换到今天就是“欣赏”,欣赏所有的人,不过,在现实生活中,“善者吾善之”,“信者吾信之”容易做到,而“不善者吾亦善之”,不信者吾亦信之”,说来容易,做起来难,因为我们的心中有分别,分别让我们产生了判断,判断让我们有了欣赏和拒绝的不同对待。
       欣赏就是要超越这种价值标准,不管好坏,欣赏它,不管美丑,去爱他。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每个人都是自己的老师,比我好的固然是我的老师,不如自己的也是我的老师,因为看到他的不善,可以引以为戒。这也是俗话讲的:“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由于应用的场合不同,一尺也有不够长的时候,事物都有长处和短处,任何人都有优点和缺点,为什么不将眼光放在长处,为什么不注重人的优点呢?欣赏就是既看到尺的价值,也看到寸的优势。
        欣赏之心让领导者深得人心。现代人力资源的精髓之一,是把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位置上,其中的核心就是欣赏。因为企业是一个大系统,涵盖了生产,销售,市场、财务等不同的专业,不同专业的人才之间,如果用一个全面统一的标准来衡量,肯定人无完人,找不到符合标准的人才,毕竟术业有专攻,人人有性格。但是,当你用欣赏的眼光,就能从每个人身上找到闪光之处,再用最合适的位置来匹配,那么人尽其才就不是难事了。                欣赏的价值古今通用,欣赏的作用永不过期,尤其在团队中,欣赏可以激发他人的激情,能够引发积极的团队氛围,可以形成企业的向心力。不可忽视的是欣赏的速度,当领导者经常用欣赏的眼光来对待下属,经常用欣赏的方式来领导企业,那么,被欣赏的人就会焕发出自信,会心甘情愿的将欣赏的眼光播种到他人身上,欣赏于是在人际链条上快速传播,团队的氛围因此而积极,融洽,士气必定高涨。
       就像每个人都拥有笑的能力一样,每个人都拥有欣赏他人的能力,关键在于你是否愿意真心欣赏别人,是否真正把他发挥出来。欣赏的【因】是【爱】,发自肺腑的欣赏是因为内心的爱;欣赏的【道】是【珍惜】,欣赏的出发点是珍惜所拥有的一切;欣赏的【术】是【接纳】,欣赏的表达方式不是拒绝,而是接纳。 
    欣赏的【因】是【爱】
    爱是什么?每个人可能有不同的回答,爱也是在我们的内心,爱是我们固有的本性。爱是很难定义的,爱是内在的体验,是一种自由的选择,爱也是行动,是一种基于意愿的行动。
       欣赏之爱是广博的,不分彼此,不论丑恶。事物都具有两重性和可变性的特征,因而任何事物都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美中有丑,丑可以化美:善中有恶,恶可化善。任何美与善的事物,本身就包含着不美,不善的一面。那么,我们有什么理由认定一件事情是丑的而不去爱呢?
      人们经常对爱有误解,第一个误解是把爱自己当成是爱别人,当领导者对下属说:“我很关心你,你却不听我的话。”领导者自认为对下属很关爱,其实是在责备下属;领导者觉得自己一直在爱下属,不过是在爱自己的延伸,爱自己的想法和观念,爱自己的高大形象。欣赏之爱是将注意力放在对方身上,爱对方的优点,而不是爱自己延伸出去的优点。
       对爱的第二个误解是把依赖当成爱。当一个人得不到另一个人尽心的照料和关心,就觉得不完整,就无法正常的生活时,就构成了依赖。有人因为自己的配偶忙于工作,没有足够的时间一起生活,就说:“我不要活了,没有了他,活着还有什么意思,我太爱他了。”这是一种消极的依赖,真正的爱是自由的抉择一一给自己自由,也给对方自由。
       消极依赖的人成天忙着寻求别人爱他们,以致根本没有精力去爱别人。像一群饥饿的人,只会跟别人要食物,自己没有一点点食物可以付出。他们心里有个无底洞,永远填不满,永远没有满足感,永远觉得“少了一部分。”他们无法忍受寂寞,更没有自我认知,惟有靠着与别人的关系来界定自我。
     人们经常将“喜欢”与“爱”混为一谈。父母不喜欢孩子的某些习惯,严厉地要求孩子改掉,但是,有些孩子却据此认为父母不爱自己,这实在是对爱的误解,父母只是不喜欢孩子的行为,并不是不爱他。
      爱的理由只有一个,那就是“爱”,喜欢的理由可以很多,而且各不相同。爱一个人是爱他的整体,喜欢一个人,喜欢的一般是局部;爱是没有标准的,喜欢却有很多标准;爱带有关心,焦点在对方,喜欢是喜欢自己的感觉,焦点在“我”的内心感受。
      爱是一颗感恩之心,爱是一个周而复始的过程,爱的目标有自己,同样重要的还有身外的人和物。欣赏是因为与生俱来的爱,不懂得欣赏的人,已经将爱尘封在心底,主动放弃了爱的能力,欣赏之爱是拥抱所有走近的人。  
    欣赏的【道】是【珍惜】
    欣赏就是看到他人的优点,看到事情的好处。珍惜就是珍惜你所拥有的,珍惜你所看到的,而不是去判断对错和好坏。不是去评估美丑和善恶。欣赏是一种心态,更是一种能力,一种发现优点和价值,并且能够及时表达爱的能力,同时也必须珍惜自己才可能得到别人的欣赏。
       有一部极富人性的电影《美丽心灵》,一举囊括了2002年奥斯卡的四项大奖。故事的原型是美国的数学家纳什,他在早年有了惊人的数字发现——撰写了关于博弈论的论文,“竞争中的数学”,开始享有国际声誉。但纳什出众的直觉受到精神分裂症的困扰,被医生认为只能好转,无法治愈。纳什的遭遇让太太艾丽西亚吓坏了,但她从她深爱着的男人身上发现了他超凡的魅力,更加坚定的支持和爱他。在艾丽西亚的爱和照料下,纳什经过几十年的努力,终于战胜了不幸,并于1994年获得了诺贝尔奖。他和艾丽西亚谱写了一个美丽心灵的感人故事。
      纳什完美吗?用普通人的标准,纳什的身体存在极大的缺陷,更不用谈完美了;然而纳什又是完美的,他的精神,他对人类的贡献,超过了无数身体上比他完美的人。所以,人们应该感激自己这个天赐之物,对自己的一切要运用特殊的“我”去发现并创造美。如果停留在判断上,将找不到判断纳什的标尺。判断只能让我们花大量的时间去把“好的”从“坏的”区分出来,并且把认为是“坏的”拒绝掉,关键是,谁说“坏的”就是坏的呢?
       珍惜别人才能够欣赏别人。“我”有“我”存在的理由,也有“我”存在的方式,那么,既然承认了“我”的合理性,为什么就不能认可“他”存在的合理性呢?我们要接受这一点:每一个人,每一件事情都有它独特的存在和表现方式。珍惜别人是欣赏别人的起点,如果始终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看问题,站在自己的位置去理解别人,那就永远都理解不了别人,永远都无法欣赏。判断的结果是二元选择,要么对,要么错,要么美,要么丑。如果一定要给欣赏找一个标准的话,那他不是对错这样的二元价值标准,应该是与众不同的“特点”。
      人们拒绝欣赏就是因为人或者事物有缺点、有丑恶,我们认为,欣赏不是因为完美和美好,而是因为人和事物的“特点”。当我们转换思路,会发现“特点”就是完美,维纳斯缺少胳膊,我们却认为她是完美的。完美是一刹那之间的事情,在一刹那之间,不高不矮,不大不小,不长不短,就是完美无缺。就像拍照,拍的瞬间是很完美的,人生在每一刹那也是完美的。当我们珍惜“特点”,在每一个时段上,都可以欣赏到每一刹那发生的事情,可以体验到每一刹那产生的完美之美。                     
       欣赏的【术】是【 接纳】
       在言语中经常说“不”的人,在工作中常常否定别人的人,肯定不是一位善于欣赏的领导者,因为他表现出来的是拒绝,流露出来的是“我在你之上”的居高临下。欣赏的表现方式不是拒绝,而是接纳。
       拒绝给人挫折感,拒绝也会让人产生无力感。尤其是当别人满怀信心,为一件事情投入激情和精力后,领导者当头一棒的拒绝。挤兑出来的是泄气和自卑,还有别人掩盖在表面顺从之下的内心不满。
      欣赏不是去争辩,而是接纳对方这个人,从中捕获到别人的优点,并且为对方的优点惊喜和赞赏。一个赞许的眼神,一个会心的微笑,一次友好的拍肩,一句激励的语言,接纳就产生在不经意之间,发自内心,对方心领神会。
       欣赏就像一个磁场,人只要走到磁场中,会因为“特点”而接纳对方,哪怕是很挑剔的人,也会对对方的不足视而不见。有研究说,人们面对自己欣赏的人,对他的包容度非常之大,接收到的几乎都是自己欣赏的特点。名人的演讲效应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一位备受欣赏的人在讲台上讲话,即使他没有讲什么深奥的道理,即使他并不擅长演讲,听者也会颔首称是,感到受益无穷,无他,惟欣赏耳。
       很多人不喜欢斤斤计较的人,有欣赏之心的领导者却安排这样的人从事财务工作,结果匹配恰当,那人表现突出。在别人拒绝的地方,欣赏者看人之大,看到了潜在的价值,这就是欣赏的穿透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