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想一想,总可以吧

(2022-11-13 21:05:15)
标签:

学校

文明

优点

经验

思考

分类: 语文

想一想,总可以吧

 

学生来问写作问题,我之所以“经得起”被他们问,是作为教师,我也一直在“想”,想种种值得想的事;有些大问题,我无能为力,但我不能不去“想”;至少,我还有勇气告诉他们“我也没想明白”。——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也因为专业视野局限,有些问题,我的确不懂,然而你不能不去想;“不懂”不可耻,“不思”或“不敢想”,则是读书人的耻辱。学生问的任何问题,教师必须有勇气应对;至少在这个阶段,教师作为有经验的学习者,他的经历和智慧略高于学生,可以和他们共同探究。如果学生遇上“不懂也不去想”的教师或是闪烁其辞的教师,他在作文时,有什么必要写出自己的思考与疑问,问道于盲?说不定还会给自己找麻烦呢。

有个高中女生把三年来自己做过的各科试卷分类保存,高考结束后和这堆试卷合影留念,媒体披露的这张照片,令人叹息:最美的青春岁月,最好的读书年华,全耗在“做题”上了。我在学校谈起这件事,大家却不感到奇怪:全国所有的学校都是这样啊,高中学生三年来有哪个不是这样没完没了地做题?这种慢性折磨谁能抗拒得了?有些家长只恨孩子做得少,有些老师的教学就是让学生一味地做题。有个学生瞄了一眼这张照片,不以为然地说,这有什么,我从小不就这样吗。

可是,如果学生对经历的困苦已经没有评论的欲望,他必然无法排解自己的郁结,即使靠老师所教的应试技巧,他的作文能混过中考或高考,但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质量无关,这,也会造成学生不重视写作。

我常对学生说:如果你不想把自己的苦痛表达出来,那至少要搞清为什么会有这种苦痛。——如果现在我们不思考,以后不但没有思考的自觉,也将丧失思考的能力。我在课堂和学生有过关于“教辅”的对话,因为才高中二年级,学生课桌上已经堆满各科教辅,最多的能有一尺高;电视新闻报道,有所名校,高一上学期各科共发了三十多种教辅,每个任课教师都竭力要求学生“统一购买”;新华书店整整一层楼在卖教辅;很多出版社三分之二以上的利润来自教辅……社会与校园这类事,很多学生简直适应了。我在课上请同学谈对教辅的认识:为什么教辅屡禁不止?中小学生学习是否真的需要这么多教辅?教师对使用教辅是如何认识的?这些教辅的质量及定价有没有经过相关机构审查?学校及教师有没有从中获得利益?你是否知道教辅的主编和编者是些什么人?除了出版社或书商,还有些什么人、什么团体将从中获利?你认为这件事该由哪个部门管?他们究竟有没有管?规范教辅市场或禁止教辅究竟难不难?如果教育部门禁止教辅进校,将会有哪些人反对?他们将以什么样的理由反对……我们大约只用了20分钟的讨论,就触及了一件事背后隐藏的种种真相。今后,我的学生至少对滥发教辅可以有认真的思考。

探讨这样一个问题,也许不会有结论,不会形成什么影响(甚至不会引发社会关注,更不用担心会爆发对抗或是极端行为),但学生有了思考和交流,在探究问题真相的过程中,他的思维被激活,可能会形成经验,这正是教学的目的。

学校工作往往很注重形式,每学期要评“文明班级”,风风火火,每个班少不了要“挖掘成绩和优点”,老师们不得不为自己教的班去“站台”,被拖累,也得违心;但受害最深的,仍是学生。当时有学生就对“要不要参评‘文明班级’”发表意见,认为“文明班级评选”最终不过是“学校管理者控制班主任工作的程序”,对学生并无意义。多年后,这些学生聚会时,想不起所在班级是否为“文明班级”,但他能记得自己当时提的意见,因为他走上社会,遭遇种种徒具形式的“评选”时,他已经是个有经验也有个人观点的人了,对那些现象,他在中学时就有过严肃认真的思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