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表国(瑞士)散记:湖之美
本文选自《头等客》2010年7-8月,第05期
《头等客》国际级奢华生活享受指南
撰文:张纵
一
http://s6/mw690/0025DBlVzy6JpEKl3k9e5瑞士,一个被崇山峻岭包围的国家。阿尔卑斯的皑皑白雪把这个国家装点得分外妖娆。而在半山腰上,一片草木葱茏,松树在微风下轻轻摇曳着,抖落下寒冬为它们准备的银装素裹。山脚下,一座座典雅的小城,花园、街道、草坪、房屋精致地镶嵌其中,可以说达到了一种微妙的和谐。就这样,瑞士便融成了一座美丽的公园。
有人说,瑞士哪里都美,惟独缺了一样东西,那便是海。想来也是,对于生活在这崇山峻岭之中的人,看海真的是奢望。不过,造物主是公平的,它毫不吝啬自己的才情,在瑞士四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星罗棋布地洒下了不计其数的湖泊,满足了瑞士人对观察、了解水的一种需求。
从此,这座欧洲中部的大公园里布上了一面面晶莹剔透的镜子,倒映着青松、绿草与白雪。一幅幅和谐的风景画展现在了世人面前。
二
记得是2009年一月底,那天拂晓,我坐上舒适的火车离开了日内瓦,向瑞士中部进发。在日内瓦的两天,都下着小雨,天色总是灰蒙蒙的,使得莱芒湖的魅力顿减;湖水总是一片铁青色,使人在此沉思的欲求多于欣赏,当然不能说毫无自然之美,只是这与我来日内瓦之前的对莱芒湖的印象有点不搭调。
说回那天早晨,火车出站后,天色仍是一片乌蓝,沿途的生命似乎都睡着了,只有火车的隆隆声在逐渐划破这种寂静。慢慢地,火车开进了一片似火的骄阳中。
一幕我平生从未体验过的胜景在我眼前铺开:辽阔的莱芒湖,仿佛被铺上了一层淡金色的釉,在两边苍翠的山峦环抱之中闪耀着。偶尔一两条活力四射的鱼儿冲出水面,忽地又扎入湖中;泛起的涟漪在这块原本平静的金色画布上绣上了朵朵鲜花,又与山上露珠未散的青草相映成趣。几座农舍、一座教堂,在半山腰上俯瞰着上帝给予这个国度的恩宠。
我的思绪忽然飞到了这湖上,幻想着在这金粉之上泛舟,然后在这山谷之中放歌,那该是何等惬意啊!只是,我的身体仍然在这疾驰的机车上,向着阿尔卑斯山深处开去,很快,我便被群山包围,莱芒湖已离我远去了。
三
经过三个小时的旅程,我们一路向东,从法语区来到了德语区的中心位置——卢塞恩。出站时,风和日丽,我顿时沉醉在了这蓝天白云下的典雅小城之中。卢塞恩的老城以随和的姿态吸引着如织的游人:举世闻名的花桥、高耸的哥特式大教堂、象征这座城市的金狮石雕、古老的木屋、诱人的小吃、整洁的街道......无不使人流连。
只是,上述一切都无法与我接下来看到的胜景相比。当我缓步走出老城古朴的石路,一片碧蓝映入眼帘:卢塞恩湖在高耸入云的雪山下卧着,清风徐徐,卷起层层细浪;一队水鸟在水面上掠过,旋即向着雪山飞去。它们洁白的身躯在阳光照射下,似乎融入了那终年不化的积雪......岸边的大树轻轻摇晃着,与浪花在同一节拍下起舞。岸边的游人在悠闲地漫步,流连于湖光山色之中,似乎忘记了时间的存在。
一轮红日缓缓落下,把余晖洒向了湖面,洒向了这颗镶嵌在瑞士中部的蓝宝石,它们交相辉映,放射出点点金光。我缓步走到了湖边,寻到一张长凳坐下,仔细听潮起潮落,不时把眼光投向了那金黄色的雪山峰顶。阳光、白雪与湖水,三种不同的颜色在此刻交织成了一种别样的梦幻。在卢塞恩湖畔看日落,确是人生一大乐事。
http://s13/mw690/0025DBlVzy6JpEKQkby1c四
到达苏黎世,老天却开了一个玩笑,不断洒下细如牛毛的雨丝。尽管如此,我还是撑起雨伞,一路穿过足有一公里长的火车站大街,站到了美名远播的苏黎世湖畔。
雨,越下越大,湖面也成了一块青灰色的画布,被一根根花针穿破。风很大,在湖面上吹起了这深色帐幕的一角,又把一根根花针打向远处。数十只水鸭一直在码头旁躲避着狂风骤雨,近岸的栏杆旁也只有零星匆匆而过的路人。这一天确不是游览苏黎世的好日子。苏黎世湖在这天收起了她惯常的娇媚,把她的忧郁展露给了每一位游人。这与我此前所见的莱芒湖、卢塞恩湖迥然不同。这一天站在苏黎世湖畔,一种沉郁的气氛笼罩着我,使我久久不能释怀。
五
离开瑞士有颇长一段时间了,但湖的魅力却常在我心中一直留存。它们不同的颜色、不同的气象、不同的景物衬托,能使人的心情随之变化。这就是湖的神奇之处。大海太辽阔,使人无从感受蕴藏在它深处的最原始力量;但湖却能够使人捕捉到湖与人情感上的某些联系。神游于湖景当中,精神得到了超脱般的享受,使自己的心在自然风光中沐浴,妙处难与君说!
瑞士人应该感谢造物主的恩赐,他无偿地赠予他们湖泊——这大地上灵动的宝石,这流动的情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