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罗永浩怼西贝,我却想起了儿时的年夜饭

(2025-09-13 08:49:38)
标签:

杂谈

  最近,罗永浩和西贝因为预制菜争执不休,一边指责餐厅“几乎全是预制菜”,一边则拿出标准和公开信来力证清白。争论的背后,其实是公众对“我们到底在吃什么”的关切:是现炒现做的热气腾腾,还是中央厨房里标准化的流水工序?

  看着这一场喧闹,我却想起了自己的童年。那时每逢过年,父母总要带我们回湖州老家,与爷爷奶奶、娘娘伯伯们团聚。年夜饭是全家的大事,准备的时间少则几小时,多则几天。大人们忙着杀鸡宰鸭、腌鱼卤肉,孩子们在院子里追逐嬉闹,灶台边热气氤氲,锅碗瓢盆碰撞的节奏里,夹杂着笑声和喊声。一桌子菜,不只是吃的满足,更是亲情和团圆的象征。

  如今,我一个人开火做饭,哪怕只是一顿简单的晚餐,从择菜到炒制,少说也要一个小时。厨房依旧有香气,却失去了那份喧闹。做饭成了一种自我陪伴,也是一种怀旧的仪式感。

  而再往前想一步,未来也许真的会如罗永浩所担心的那样——餐厅里、菜场里,满眼都是半预制或全预制的料理包。买来的鱼早已去鳞去骨、调味齐全,只需下锅加热;蔬菜早已清洗切好,调料一包打尽。十几分钟就能端上桌,效率无比。到那时,厨房可能只是一个加热与摆盘的空间,“现炒现做”反倒成了一种小众的奢侈与怀旧。

  预制菜的普及,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它迎合了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也让许多人从繁琐的家务中解脱出来。但与此同时,它也在悄悄稀释我们对“烟火气”的记忆。那份全家人围炉忙碌的热闹,那些需要耐心等待的慢火炖煮,或许会一点点淡去。

  所以,这场“预制菜之争”,表面上是罗永浩与西贝的较量,实则折射出我们每个人心里的矛盾:我们追求效率,但又害怕失去生活的温度。也许未来的餐桌上,预制菜会成为主流,但总会有人愿意留出一点“多余的时间”,亲手切一把青菜,慢火炖一锅汤。因为那样的烟火,才是生命里最温柔的慰藉。

  也许预制菜终会成为主流,但在记忆深处,那些全家人一起忙碌的饭菜香气,才是我们最舍不得丢掉的滋味。你呢,还记得小时候家里饭桌上的热闹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