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helpexchangewwoof澳洲换工旅行亲子自助游旅游 |
分类: 足迹 |
在澳洲感受到了我们作为地球人同样的爱和关怀,但毕竟大家是不同文化背景下成长起来的人,有时候还是免不了在心理上有些磕磕碰碰的。
我们经历的第一个重大的culture shock,就是直接从自来水管接水来喝,而这水还不是地下水,而是雨季储存下来的雨水。在澳洲人来说,只有泡咖啡和茶才需要烧热水的。虽然雨水已经过过滤,但除了井水和泉水一向不喝生水的我们,刚开始喝起来心里还是有点犯嘀咕。有时他们还把自来水储存在不锈钢杯子里倒给客人喝,喝不完也不倒掉,下次客人来了继续喝。有时一瓶水可以放上好几个星期。但蜂巢谷大大小小全都这么喝水,我们也只能入乡随俗,水倒是很清澈也完全没有异味,三个星期喝下来我和种子的肚子一点也没闹意见。
从饮水到生活的各个方面,澳洲人似乎都没有很强的“卫生”观念。开始时每次种子喝水吃东西我都坚持督促着她去仔细用香皂洗手,还被主人家笑话我小题大做。他们认为,最强的免疫力就是在日常和各种细菌的接触中培养出来的,洗得越勤快,反而越没有抵抗力。地里长的草莓直接摘了就吃,也不管有没有泥土,手干净不干净,草莓有没有被虫子爬过。人吃不完的食物,直接将就了碗盘放在地上犒赏动物们,动物吃完了又把碗盘收回来洗了继续给人用,还真是没有“人我之别”啊。大人小孩穿的衣服,包括内裤和袜子,竟然和洗碗布浴室的地板巾拖地的抹布头全部一起放进洗衣机里洗!最绝的是洗碗。放上一大盆水,加点洗碗精,囫囵吞枣地擦过一遍后,有时还带着食物的残渣,就直接用干布把水和洗碗精擦干放回架子上了,好像一点都不担心洗碗精残留的问题。也许澳洲的产品比较符合健康标准,而消费者又对产品质量很有信心吧,于是就选择了这在他们看来最节省水资源的洗碗方式。我们跟着主人家,也就用这不怎么清洁的碗盘吃饭,种子不但没生病,还长高了长壮了呢。
Anna一向是个很讲礼貌又慷慨的人,却也有一次却让我觉得她很“失礼”。有一天他们邀请我们一起去当地的餐厅吃饭,花销照例是由主人家出的。她专门点了两份煮杂锦蔬菜,让几个孩子们分着吃。杂锦蔬菜里最受欢迎的,是甜玉米,却偏偏只有可怜的两小条。四个孩子都想吃,那可怎么分呢?我照例不干涉,由着孩子们自己解决问题。一向基本不管孩子饮食的Anna却什么都不说,三下五除二直接把两条甜玉米分给了大小姐和二公子。我那个诧愕呀,以华人的礼节来说,应该是要求自家孩子把好吃的先让给客人的吧!由此我想起了一件类似的事。一位认识的爱尔兰朋友买了炒板栗自己享用,和我并排坐着,却完全没有分享的意思。另一个中国朋友厚脸皮地问她可不可以尝一口,她就拿了一颗越过坐在她们俩中间的我递了过去。也许对于她们来说,分享不分享是件很私人的自由选择,并不存在失礼吧。所以我常看到Anna鼓励孩子分享,却从没看到她强迫过孩子分享。后来种子和我都学会了,需要什么就直接礼貌地要求,不要期望别人分享或者主动替你想到你的需要。不讲客气,不要模棱两可,简单直接。
我们和英国帅哥美女的相处大部分时间是很愉快的。只有一次,Steph表情很严肃地对我说,你今天做完了黄油饼干后留下了乱七八糟的烂摊子没管,最后是我们帮你收拾的。其实我只是有点累了想先休息下再说,但也不喜欢解释,只是本能地说对不起再说谢谢帮忙,但心里也还是忍不住犯嘀咕,平时清洁的事大家都是自觉分担着做的,怎么今天这么斤斤计较呢。后来我去了另一家澳洲人那里,她做完了糕点我主动提出帮忙洗用具,她还很认真地问我“你确定吗?这是我该做的事,你并不需要这么做。”聊起来才知道,澳洲人一般上的习惯,做饭的人是要负责把地方清洁干净的。不管做什么事,善后都被认为是应尽的责任,难怪平时从不计较谁做得多做得少的英国美女要不高兴咯。
生活在异国他乡别人的家里,常常会遇到类似这样的“碰撞”,而这正是换工旅行的乐趣之一。就像大部分澳洲人是先吃早餐才刷牙,让我们想到为什么非得先刷牙才能吃早餐呢?真是从来没有想过的问题呀。很多我们认为理所当然的东西,并没有认真去思维过背后的逻辑。而在一次次的“文化碰撞”中,我们的心量变得更宽广了,思维变得更宽阔了,心灵的束缚变少了,心也变得更自由了。成长,就在碰撞中。
我们经历的第一个重大的culture shock,就是直接从自来水管接水来喝,而这水还不是地下水,而是雨季储存下来的雨水。在澳洲人来说,只有泡咖啡和茶才需要烧热水的。虽然雨水已经过过滤,但除了井水和泉水一向不喝生水的我们,刚开始喝起来心里还是有点犯嘀咕。有时他们还把自来水储存在不锈钢杯子里倒给客人喝,喝不完也不倒掉,下次客人来了继续喝。有时一瓶水可以放上好几个星期。但蜂巢谷大大小小全都这么喝水,我们也只能入乡随俗,水倒是很清澈也完全没有异味,三个星期喝下来我和种子的肚子一点也没闹意见。
从饮水到生活的各个方面,澳洲人似乎都没有很强的“卫生”观念。开始时每次种子喝水吃东西我都坚持督促着她去仔细用香皂洗手,还被主人家笑话我小题大做。他们认为,最强的免疫力就是在日常和各种细菌的接触中培养出来的,洗得越勤快,反而越没有抵抗力。地里长的草莓直接摘了就吃,也不管有没有泥土,手干净不干净,草莓有没有被虫子爬过。人吃不完的食物,直接将就了碗盘放在地上犒赏动物们,动物吃完了又把碗盘收回来洗了继续给人用,还真是没有“人我之别”啊。大人小孩穿的衣服,包括内裤和袜子,竟然和洗碗布浴室的地板巾拖地的抹布头全部一起放进洗衣机里洗!最绝的是洗碗。放上一大盆水,加点洗碗精,囫囵吞枣地擦过一遍后,有时还带着食物的残渣,就直接用干布把水和洗碗精擦干放回架子上了,好像一点都不担心洗碗精残留的问题。也许澳洲的产品比较符合健康标准,而消费者又对产品质量很有信心吧,于是就选择了这在他们看来最节省水资源的洗碗方式。我们跟着主人家,也就用这不怎么清洁的碗盘吃饭,种子不但没生病,还长高了长壮了呢。
Anna一向是个很讲礼貌又慷慨的人,却也有一次却让我觉得她很“失礼”。有一天他们邀请我们一起去当地的餐厅吃饭,花销照例是由主人家出的。她专门点了两份煮杂锦蔬菜,让几个孩子们分着吃。杂锦蔬菜里最受欢迎的,是甜玉米,却偏偏只有可怜的两小条。四个孩子都想吃,那可怎么分呢?我照例不干涉,由着孩子们自己解决问题。一向基本不管孩子饮食的Anna却什么都不说,三下五除二直接把两条甜玉米分给了大小姐和二公子。我那个诧愕呀,以华人的礼节来说,应该是要求自家孩子把好吃的先让给客人的吧!由此我想起了一件类似的事。一位认识的爱尔兰朋友买了炒板栗自己享用,和我并排坐着,却完全没有分享的意思。另一个中国朋友厚脸皮地问她可不可以尝一口,她就拿了一颗越过坐在她们俩中间的我递了过去。也许对于她们来说,分享不分享是件很私人的自由选择,并不存在失礼吧。所以我常看到Anna鼓励孩子分享,却从没看到她强迫过孩子分享。后来种子和我都学会了,需要什么就直接礼貌地要求,不要期望别人分享或者主动替你想到你的需要。不讲客气,不要模棱两可,简单直接。
我们和英国帅哥美女的相处大部分时间是很愉快的。只有一次,Steph表情很严肃地对我说,你今天做完了黄油饼干后留下了乱七八糟的烂摊子没管,最后是我们帮你收拾的。其实我只是有点累了想先休息下再说,但也不喜欢解释,只是本能地说对不起再说谢谢帮忙,但心里也还是忍不住犯嘀咕,平时清洁的事大家都是自觉分担着做的,怎么今天这么斤斤计较呢。后来我去了另一家澳洲人那里,她做完了糕点我主动提出帮忙洗用具,她还很认真地问我“你确定吗?这是我该做的事,你并不需要这么做。”聊起来才知道,澳洲人一般上的习惯,做饭的人是要负责把地方清洁干净的。不管做什么事,善后都被认为是应尽的责任,难怪平时从不计较谁做得多做得少的英国美女要不高兴咯。
生活在异国他乡别人的家里,常常会遇到类似这样的“碰撞”,而这正是换工旅行的乐趣之一。就像大部分澳洲人是先吃早餐才刷牙,让我们想到为什么非得先刷牙才能吃早餐呢?真是从来没有想过的问题呀。很多我们认为理所当然的东西,并没有认真去思维过背后的逻辑。而在一次次的“文化碰撞”中,我们的心量变得更宽广了,思维变得更宽阔了,心灵的束缚变少了,心也变得更自由了。成长,就在碰撞中。
后一篇:【转】我与父亲的小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