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向白先勇先生请教红学

分类: 散文 |

答:小时候、小学的时候就翻看,假懂非懂。感觉比较直接,无惑,无惑的状态。只是为宝黛的爱情感动。7岁的时候,得了肺病,休学在家,对林黛玉特别同情,同病相怜。虽然那时小,这书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的人生观。我比较敏感,比如书里面表现的佛教思想的无常,那种韶华易逝的无奈叹息,我很早就有感受,感觉人生原来是充满了遗憾。
2、
答:看了无数遍,后来到美国教了20多年的《红楼梦》,每年都教,还写了《白先勇细说红楼梦》。我觉得《红楼梦》部书特别了不起,是天下第一奇书。她是对中华大传统的总结,可是它又能够推陈出新。命运是它的主题之一,作者用文学的手法、戏剧的手法表现了中国的古典哲学。他的小说技巧是古典的,可同时又是超时代的。他的超时代的技巧,即使现代人也很超过他。
3、
4、我在一篇文章中看到了您说《红楼梦》的时代背景乾隆王朝是个盛世,为什么这样说呢?是因为疆土阔大?还是因为GDP占世界第一位,还是因为人口众多?
答:乾隆盛世当之无愧,那个朝代人口众多,GDP世界最高,版图最大,小说里写尽了豪华,表现了一个王朝的自信满满。同时,又暗示大厦将倾,要落得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5、
答:这部书与曺雪芹当然有关系,但有自传性,却并不等于是自传。我反对对号入座。恭王府也不是大观园,大观园是曺雪芹的心园。这里面有暗喻,这里面有千秋伏笔。
6、
答:前八十回与后四十回,那样的天衣无缝,是续不了的。曾有人指出,后四十回与前八十回文风有差别等,据此认为后四十回是高鹗续写,但这都不是“铁证”,从另外一个角度讲,我也写作,《红楼梦》前八十回已经千头万绪,如果真的换人续写,不可能模仿的那么一致。从小说家的角度来看,我相信前后是一个人写的。
7、《红楼梦》诞生二百多年久热不衰,您觉得随着所谓工业化的飞速发展,人们还会对它热下去吗?作为伟大的文学作品,您认为它对当代与未来的读者还会产生哪些影响?
答:这种热不会降温,还会有越来越多的读者喜欢它,《红楼梦》提出的人生问题,现在依然存在,无论是什么时代,都会存在,人们都会苦苦地寻求答案。比如它的主题是命运,什么时代的人也摆脱不了。这也正是一部伟大作品的伟大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