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醒来,打开手机,看到儿子发在微信上的一条写作体会,他写道:“历史上,平津战役前后到底有多少个《潜伏》里的余则成这样的人物我们不得而知。但38军接收国民党军官确有其事。国民党在这个阶段,情报上几乎可以说就是零分啦。致使傅作义心腹郭景云将军战场自杀,他对腐败的国民党彻底绝望了。《万岁军长梁兴初》这本书将还原38军情报战线与正面作战的详细史实……”时间是三分钟前。我知道,他在写作,于是,我们有了下面一段对话——
我:快睡吧,明天还有不少的事。
霄汉:梁兴初的书,我一定要写好,肯定比《180师在朝鲜》精彩。
我:那太好啦,写好后,立即转入中、短篇写作。
霄汉:38军写好啦,会有很多读者,现在人们渴望尚武。
我:你一定会写好。
霄汉:写部书,每次下笔前都要喝点滴酒,四瓶啤的打底。那才有感觉。
我:哈,要少喝。
霄汉:当年写180师,其实也是我内心压抑的一种释放。
我:从现在起,我们都要解压,要快乐写作。
霄汉:写180师,我惟一的遗撼,就是对540团团长刘瑶虎笔墨少,交待不够。
我:以后如能再版,可以补充。
霄汉:刘团长是惟一一个在现场牺牲的志愿军团长。当时写电报员小伊绝杀敌人,忘记了刘团长。
我:不要紧,事实上,每部书都是有遗撼的。
霄汉:梁兴初和郑其贵的差距,就是一个是胜利,一个在失败中透着胜利。
我:这个定位好!
霄汉:每次写梁兴初,我都会想到180师师长郑其贵,我内心很矛盾,我的学生时代,很像郑其贵。我觉得我就是他,他就是我。我由衷地喜欢他。所以,我每次提到他,就会发自内心地流泪。我想,我们的社会至少应该做到,不委屈任何一个人。所谓平等,必须从尊重开始。
我:我们心胸还要再宽阔些,大度者,必有人生大境界。
霄汉:创作时,主人公与作者神合是最好的状态,郑其贵这个人物,我就是在与他合二为一的状态下写出来的。
我:对,要深入人物内心,要神合。现在好多人写作,不塑造人物形象,结果,随生随灭。我们要走文学的正道,按规律来写。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