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著名学者根据什么认为乾隆时代充满活力?

标签:
军事 |
分类: 随笔 |


韩书瑞、罗友枝合著的《十八世纪中国社会》的《十八世纪中国:不该被贬低的繁荣时期》一章的中心论点是:“18世纪在中国近代早期是最有活力的一个时期。”两位作者对众多学者不够重视中国18世纪而更为关注19世纪的历史颇不以为然,且对学者们贬低18世纪的地位,认为这是个腐败奢靡、文化停滞时期的观点有不同的看法。就具体内容而言,她们认为18世纪中国社会的活力体现在向边疆地区大量移民,对外贸易成为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因素,“商品化、城市化以及社会和物质流动的加强有助于松动原有固定的社会地位,并使社会分层更加多元化”。另外这一时期学术上的成就为中国近代的各门学术奠定了基础,商人们的往来活动以及他们扶植培育的城市文化也有助于清帝国的统一和整合。
韩书瑞、罗友枝承认,她们在研究方法上受到法国年鉴学派的影响,采用了年鉴学派学者布罗代尔“长时段”的概念,将对18世纪中国社会的研究扩展到1680年至1820年之间,向前追溯至清朝的建立,向后涉及18世纪对后一世纪的影响,以见历史发展的渐进延续。
如此,我们中国的十八世纪一直是被污损的。
对待学术观点,要有学术的态度。不要情绪化的简单地讲对与不对,重在摆事实讲道理,最后让真相站出来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