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看书就是不能开眼界,开了眼有时难免就要笑,甚至还要把微笑改成大笑。刚刚看了一本所谓 《论语讲义》的书,里面谈到孔子的死因。作者竟是这样解释的————
第一,孔子最喜欢的弟子颜回只活了32岁,在孔子71岁的时候死了,这件事对孔子打击非常大。鲁哀公曾问孔子,你的弟子里面哪一个最好学,孔子曰:“有颜回者好学,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无。”因为颜回是传孔子道的人,颜回之死是道之不传也,这是对孔子的第一个大打击,圣人忧道。
第二,孔子晚年“西狩获麟”。有一天,孔子在家里坐着,他的弟子子路风风火火跑来告诉他,鲁国的郊外出现一只麒麟,孔子高兴得手舞足蹈,就跑去看,结果还没到那个地方,又有学生跑来告诉他,麒麟被猎人打死了,孔子一下子从马上跌下来,号啕大哭,七天七夜不省人事。等到睁开眼睛,他第一句话又问麒麟,弟子们不理解这是为什么。孔子解释道,麒麟的出现是天下太平盛世的征兆,天下有太平盛世才有麒麟出现。可是麒麟刚刚出现,就被打死了,太平盛世还没到来就被扼杀在摇篮里了。这一次孔子也受了深深的打击。
圣人为天下苍生忧,这两次打击,缩短了孔子的寿命,他只活了73岁。
孔子就这样死了?就因为这两个事死了?这是孔子吗?这是啥孔子呀,这也太脆弱了,这也太不禁折腾了。
第一个打击,多少算点打击,但对于圣人来说,真的不够大。在他与鲁哀公的对话里,我们可以看出他的态度比较平静,“有颜回者好学,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无。”不过就是感叹了一下子。根本看不出有多么严重。孔子的儿子孔鲤也于几年前去世了,孔子都能挺过来,颜回只是个学生,有什么不能挺的呢?即使颜回是“三好学生”“五好学生”但也毕竟只是学生呀。
第二个大击,对于具有科学精神的孔子来说,根本算不上打击,如果他确实哭成那样,“从马上跌下来,号啕大哭,七天七夜不省人事。”我感觉,他是在表演在爆炒,意在迅速传到鲁哀公那里,以期获得他实现理想的机会。胸怀大志的孔子,直到晚年,理想仍熊熊燃烧,“麒麟”不过是他的新闻噱头。况,以孔子之智,他会相信世上有麒麟并且还是“天下太平盛世的征兆”吗?
另一本书这样评说麒麟的重要——在中华民族传统的艺术宝库里,麒麟是我国历代人们喜闻乐见的装饰形象。这个瑰丽多姿、仪态万方的神灵瑞兽,不但集中了自然界各种动物美的大成,而且表现了超出自然本色的理想化的形式美,给人以吉祥的祝福和美的享受。 麒麟,不仅是祥瑞的象征,麒麟文化还反映出中华民族的大融合,是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象征。以此来证明孔子是“获麟绝笔”“哀麟而死”。这就再次把中国历史的研究从科研变成了巫术。时至今日,我们仍在用这样的方法来解释历史,那我们到底是要做什么呢?“这个瑰丽多姿、仪态万方的神灵瑞兽,不但集中了自然界各种动物美的大成,而且表现了超出自然本色的理想化的形式美,给人以吉祥的祝福和美的享受。 麒麟,不仅是祥瑞的象征,麒麟文化还反映出中华民族的大融合,是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象征。”这套话里,根本就没有一点科学逻辑。一个子虚乌有的动物,一个因为内力不足企图借助外力来支撑的假想而出的动物,它啥也象征不了。如果一定要象征,那只能象征一个民族的虚弱心理。不但当年孔子未必信,就是当今大家也最好不要信。不大相信孔子是因为学生颜回的死而死,更不大相信孔子是因为哀麟而死。孔子是圣人,他不能死得太小了,他是肉胎凡身,他的死因一定是在医学上的合理解释之内。
孔子在《论语》里说:“仁者不忧。”就是说,快乐源于心灵中仁爱的美德。一个人不快乐是因为他没有达到仁者的境界。所以孔子还有句名言:“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既是如此的孔子,何至于被以上两件事情打倒?
哈哈……我不信!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