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蓝老师教我们如何唱响主旋律

(2013-09-12 07:06:18)
分类: 散文

蓝老师教我们如何唱响主旋律
蓝老师教我们如何唱响主旋律
蓝老师教我们如何唱响主旋律    
9月9日晚,在中华剧场看诗剧《以梦想的名义》让好久没有感动的我,流着眼泪感动了一次。

     主旋律作品到底能不能做?如何做?《以梦想的名义》中《果果的梦》证明,可以做,但必须坚持人性美。换句话说,主旋律一定要包含人性。再换句话说,不要一提主旋律,马上就张开大嘴“啊呀啊”地大喊标语口号。

    无须讳言,近年的个别主旋律作品有点倒退的样子,走向了当年“高大全”“假大空”的老路,其直接害处是,坏了读者观众的胃口,不具强势的传播能力,达不到“教育人鼓舞人”的目的。

     唱响主旋律,说的是唱,而不是喊。主旋律是喊不响的,一定要唱。唱是什么?唱就是艺术。要有形象,要有感情。

     辽艺不愧是善演主旋律的军团,整场演出大气磅礴,而又荡气回肠。所以如此,就是因为他们创作主旋律作品,坚持艺术的原则,不忘情感因素的强烈渗透。在创作初,他们找到蓝恩发老师,请求写一篇动人的散文。要求不必太宏大,不一定回避问题,要真实要感人。于是,就有了《果果的梦》

    果果的梦是说——

    果果从小就生活在大山里,她没有走出过大山,她也不知道大山外面都有些什么,她甚至觉得铅笔本来就应该是一小段一小段的。

其实,不仅是果果,在大山深处,在果果的同学中,很多孩子跟她一样,只会把“一支可以写字的铅笔”、“一个文具盒”、“一个作业本”等当成自己的梦想。

对于山里的孩子来说,6月1日只是一年中极其普通的一天。闲聊时,我问果果每年如何庆祝儿童节时,果果抬起头,用迷茫的眼神望着眼前的记者叔叔,怯怯地问:六一也不是春节,还要过吗?  那天,果果一下子领到了四支彩色的铅笔。果果乐了,晚上睡觉时,果果是握着那四支彩色的铅笔睡的。那天夜里,果果做了个梦,她梦到山上的梨树结满了笔,而且是七色的,赤、橙、黄、绿、青、蓝、紫。那七色的笔搭成了一道彩虹,托起了果果,彩虹要带着果果飞出大山。

果果在睡梦中乐醒了。

 辽艺的名演员回力讲的如泣如诉,让我们思考,让我们痛心,最后让我们想起了责任。《果果的梦》是这部诗剧的一双动情的大眼睛。它没有回避问题,也没有装傻充愣地提问:“你幸福吗?”它承认了现实,同时,也承担了责任。这才是好的主旋律,也是好的主旋律的作法。

 蓝恩发老师的创作路线告诉我们,即使是为了宣传,也要坚持文学艺术的基本原则。只要进入艺术领域,就必须禁止照本宣科。五、六十年代的好多电影,都是主旋律,为什么至今人们仍视为经典?因为艺术自身的魅力是挡不住的椰风。感谢蓝老师,让我们在主旋律作品中感爱现实主义的力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