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柬埔寨笔会素描

(2013-07-09 20:42:24)
标签:

转载

原文地址:柬埔寨笔会素描作者:紫色缘
     6月5日出发,11日返回成都,柬埔寨笔会转眼过去快一个月了,一直想把一路见闻一路欢笑记录下来,但各种忙,晚上回到家中,总是给自己找个借口:唉,累了,明天再整理吧。明日复明日,拖到了今天。吃罢晚饭,强迫自己坐在电脑前,先点开笔会拍的照片,看着兄弟姐妹们那一张张灿烂的笑脸,那几日的快乐瞬间在眼前浮现,指尖便停歇不下来,噼里啪啦地敲击起键盘,想将一张张笑脸的主人画下来。各位,画得像与不像,切莫怪罪。
 
        万道乐·丁
    这不是他的名字,他本姓丁,来自北京,国内政法系统有名的写手,这几年,出了一本又一本比砖头还厚的著作。万道乐,这个名字在圈内已经叫得很响,只因上一次的上一次,他参加本报的马尔代夫笔会,英语水平实在不怎样的他,却英语不离口,到任何一个商店摊点,跟人家讨价还价时,总是伸出右手的食指向人家晃两下: One-dollar!于是,他这个名号叫响了。我们的笔会,他是不可或缺的人物,能说会道,敢于自嘲,有他在一道,不愁没有故事没有欢笑。更重要的是,他懂收藏懂鉴赏,还是砍价高手,每次笔会,到了购物时间,他是全团男男女女的中心,看中什么东东,都先不下手,四处寻找“万道乐”,他一准可以将价钱砍下个至少三分之一。当然,如此经典的名字,自然是要有用武之地的,这不,上周在俺们这里发了一篇,笔名就是万道乐!

                                                               [转载]柬埔寨笔会素描
 万道乐·丁的各种造型
 
        刘爷
        刘爷,万道乐·丁的师叔,来自河南,就职于省级某部门,人在官场,身上却没有丝毫官场的习气。刘爷身材魁伟,走起路来笃笃定定,脸上的笑颇有些慈祥,让人忍不住要叫他一声“大哥”。刘大哥是当地著名的诗人,之所以桀骜不驯的 万道乐·丁要恭恭敬敬地称他一声“师叔”,是因为他是丁同学学诗时老师的师兄弟。虽是诗人,但刘爷身上却没有酸腐之气,乘车去景点的路上,本主持人让各位奉献节目,他竟然唱了一个家乡小调,“哥哥妹妹”的,特暧昧。晚上大家聚会,把现场气氛调和热乎了,他一句“我去端茶杯”,就一去不还。据跟他同居的徐同学说,刘爷写诗去了……
[转载]柬埔寨笔会素描
 刘爷,很有领袖范儿
 
        关爷
      关爷,正宗满洲贵族后裔,镶黄旗,来自沈阳的大记者,这是他第二次参加本报的笔会。睿智是关爷的特点,幽默是关爷的标签,上次笔会,他和他的兄弟王书春一同参加,两人一路演双簧,笑果非凡。这一次,书春没参加,于是,关爷一路上那些“我和王书春,不得不说的故事”,让我们一路欢笑一路喊肚疼。关爷为李默然写过传记,出过七八本书,为崔永元、阎崇年等人做过专访,当然,最重要的,他是本报的铁杆作者。对了,补充一点,那一日,在暹粒市木房子餐厅吃罢午饭,我们逛进一家木雕工艺品店,突然,华裔女店员两眼放光:“梁朝伟!”仔细一看,确实像啊,在一起几日,竟浑然不觉,太不把明星当明星了!
[转载]柬埔寨笔会素描
嗨,梁朝伟!

岚岚
   说完梁生,不得不说梁太。话说那天岚岚随关爷等人走进木雕艺术品店。当华裔女店员惊呼“梁朝伟”时,为沾点明星气,岚岚上前一步,自爆家门:“俺是梁太太!”别说,这招牌还真管用。我欲买一串小叶紫檀手链,岚岚自告奋勇为我杀价。几位团友90刀买后,我正欲掏钱,梁太用眼神止住了我,“85刀!”她对女店员说。女店员哪里肯让价,梁太用她的吴侬软语温婉而坚定地说:“85刀。不然,你就是不给梁太太面子哦!”女店员无奈地答应了。和岚岚见面之前,电话里的她,感觉特知性,心想,她一定是个严肃的人。一见面才发现,这位某收藏报主编,竟是个小小巧巧的江南女子。岚岚还有一招,让你不得不服:超级模仿秀。晚上聚会时,她模仿某同事,走路、说话,那叫一个绝,满屋的人笑得捂住肚子,用手点着她,说不出话来。笔会结束分别时,岚岚发出邀请:去南京玩嘛!我说:好的呀,人生难得几回疯!
[转载]柬埔寨笔会素描
“梁太”, 娴静可爱
 
        晓波
        晓波,典型的山东汉子身材大气磅礴,性格也大气磅礴。但大气磅礴不等于粗枝大叶,晓波异常细心。我们团是两桌人。第一天午餐时,大家正埋头大吃,突然身边出现一个茶壶嘴,顺着茶壶瞧去,见晓波正笑眯眯地为我们掺茶,边掺茶边说,各位老师,今天上午都辛苦了,喝茶喝茶。两桌人的茶杯都满了,晓波才坐下吃饭。吃着吃着,见兄弟姐妹的茶杯又下去了一半,他又站起来接着掺。就这样,一路上每餐饭,晓波都是我们的义务茶水师。晓波实在,敬酒时必说一句话:“某老师,一定抽时间来山东啊,我等着你!”说得你心里暖呼呼的。晓波心好,不太放得下面子拒绝。这不,一个柬埔寨小姑娘缠上他了,给1000瑞尔,人家竟然把脸扭到一边,不要,硬要晓波买她篮子里东西。晓波有些讪讪,问,你为啥不上学,那小姑娘理直气壮地用生硬的汉语说:你买我东西我就上学啦!看看下图的下图晓波脸上的表情,哈哈!
[转载]柬埔寨笔会素描
看点:晓波脸上的表情
 
 志阳
    如果世界上还有儒雅这个词儿,我认为那就是专门为志阳发明的。这位江西老表,北师大毕业的高材生,始终用自己的言行,向世间诠释儒雅的内涵和外延。他高高挑挑,白白净净,说话时,声不高,脸上的微笑是浅浅的一抹;戴一副无框眼镜,不张扬,却透着有学问。初时以为志阳腼腆,那日在去景区的车上,轮到他表演,他推啊推,反正各种借口,直到汽车到站,他终究没“登场”。哪晓得,到了晚上,大伙儿聚在一起,或许是灯光暗淡有助胆量提升,或许是几口酒下肚来了兴致,志阳竟高歌一曲《红星照我去战斗》(记忆有些模糊,是不是此歌有待考证),那歌喉,只输李双江一二三分而已,在场的人顿时惊呆!
 [转载]柬埔寨笔会素描
                                                              儒雅的志阳(戴眼镜者)

陈新
        陈新,人称教授,气质中自有一种学究气。他的特点是客气,谦恭,遇事总是站在别人的立场上思考,生怕自己的一句话或一个举动会让别人不快或受到伤害。他绝对是无害的,他面前,你不用设防。陈新好讲鬼故事。好友作明曾说,那次他和陈新一起去简阳,晚上,陈新讲鬼故事。说是故事,这小子竟说是他亲身经历的。他边讲,边睁大眼睛,目光所及,迅即惊恐传递过去。说到关键处,蓦地,他的讲述戛然而止,然后,他用这样的目光把听众逐个扫视一遍,目光过处,“刮”起一股冷风,从听者脊梁骨“嗖嗖”地往上蹿。笔会第二天聚会,他展现此“绝技”,好在十几个人聚在一起,那一小股冷风偷眼一看:耶,人气太旺,干不过,撤!这样,几个胆小的女生当晚才睡了一个安稳觉。
[转载]柬埔寨笔会素描
陈新 吴哥窟思考哲学问题

向林 
 
    向林,大家都叫他表弟,意思是,虽不同姓,却也像自家兄弟一样亲近。向林,品行如其面貌,“端方”二字,说的就是他。他成就多而大,但从不多说大话,只一心以吴地人特有的温和笑看大家,往往被逼无奈,才说出自己的一二,然而,也都拣小的说,顶多千挑万选,选一个中不溜丢的说,饶是这样,还要搭上一些谦逊的笑补上。一行的人,除了年纪小的,大都开口必唤“老师”,这一点,跟陈教授有一拼。向林懂得多,台湾笔会也好、柬埔寨笔会也好,购物时有不知道的请教他,他定能说出此物的一二特征,价位几何。这一点,又似万道乐·丁。
[转载]柬埔寨笔会素描
                                 爱笑的向林

懒猫
      懒猫,其实一点都不懒。在去年9月底以前,她只写些风花雪月的小诗随笔什么的,投给一些杂志。然后我去大连,我们见面,谈及特稿,她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我从大连回蓉,她就开始跟我探讨选题,一个两个不行,第三个就找到感觉了,并很快进入角色,并很快高产,进而参加了此次笔会。初初进入这个群体,她有过短暂的不适应,但很快融了进来,跟着大伙儿一块闹一块笑,一起表演。猫会化妆,每天早晨出门前,她一定要把我和岚岚描摹得漂漂亮亮的才准出门。猫身上有着东北女人的明朗爽快,可身形和声音却有些江南韵,说话慢声细语:“岚岚姐,我……”“卉姐,我……”语气中总是带着点商量,特招人疼。 
[转载]柬埔寨笔会素描
懒猫和远古对话

树龙 
     树龙,字面上理解,一条盘踞在树上的龙,想来应该威慑天下,来去如风。其实不然,树龙性格温和,为人周全,遇事总是前后左右想一个遍才会行动。树龙生活细致,每日一大早必上山打羊奶做早餐,每日下午必锻炼身体。那一日正与我和懒猫聊,他突然说,你们聊,我要去做俯卧撑了,每天都得做。我哈哈大笑,他愕然。我解释后,他也大笑:原来俯卧撑不可随便做。树龙是居家好男人,但偶尔也有失落,特别是有了小外孙后,这种感觉陡然增强:有了外孙后,我就老了。有了这样的想法,他就真的把自己定位为老人了,为人行事更加稳重缓慢。当然,失落归失落,小外孙带来的幸福,却是任何事情都无可比拟的。到柬埔寨的第三天晚上,他失眠了,因为眼前总是晃悠着小外孙的小脸儿。树龙想家了,熬了几天,终于回到大连,据他后来说,回家看了小外孙一眼,倒头就睡了个一塌糊涂。
[转载]柬埔寨笔会素描
当了外公的树龙特喜欢孩子
 
玉良
 
    多年前玉良在一家杂志社,就知道他,他笔名豫良。原以为他年纪和我们差不多,没想到一见面,才发现他是如此年轻,唉,人家出道早,没办法!玉良给我的感觉是特实在。笔会最后一晚,大家聚餐,几口酒下肚,谈起了与本报的渊源,玉良说起一件事。曾经有一篇稿,因为粗心,有个细节不实,编辑蓝洋给他打电话,没有发怒,没有责备,只有惋惜:玉良,怎么会这样啊,我不相信你会这样!说到这里,玉良竟哽咽了。打那以后,玉良说,他给本报供稿,一定会核实了又核实。此话不虚。来笔会之前,玉良采访了一个老教授,稿子写成了,他传给老人过目。那天下班,我去请他吃饭,他说,卉姐,我不吃了,我得等老教授回话,他只在这个时间上线。说完,他冲我一笑,笑容中有天真,不信,看看下图。
[转载]柬埔寨笔会素描
玉良的笑很纯很纯 

陈炜
       陈炜,是此次笔会最年轻的作者。他的新闻之路是从本报起步的。大学毕业就直接进入本报重庆站做记者。恰巧我是重庆版编辑,那时他的文字有些稚嫩,但没过几年再看,我已经自愧弗如。小伙子的文章角度新,行笔流畅,思想深邃,颇有南方周末的风范,不由感慨长江后浪推前浪,只是请他手下留情,别将前浪拍在沙滩上。初识陈炜,他还是个说话虽客气却不太讲究分寸的毛头小子,可这次笔会,我发现,我必须刮目相看了。一路上,他抢着给几个女士背包;热了,他会走到你身边为你扇风。结束行程聚餐那晚,关爷或许是不舍与兄弟姐妹分离,或许因为其他未知的原因,总之,他喝高了。陈炜细致地拼好几个椅子扶关爷躺下,再在他身上搭上一件衣服,关爷于是舒服地睡去。待醒来,问,是谁给我搭的衣服,陈炜只是轻轻一笑,并不作答。
  [转载]柬埔寨笔会素描
陈炜:男孩长成男子汉了

琴哥
     琴哥非哥,乃一女子。之所以最后为她画像,因为她是主人家。
    琴哥长得婉转秀丽,跟“哥” 相去十万八千里。然其性格却很“哥”,大气豪放,跟我似地,有时候没心没肺地只管乐,所以报社一众人等就叫她“琴哥”。此次笔会,让其美名传至祖国的四面八方了。这小女子之所以被称为“哥”,还因为她确实有两把刷子,报社除了广告部摄影部外,所有的部门她都趟了一遍,做新闻不输对手,做经营,几千万上亿的任务也能完成,你说她“哥”不?笔会结束,岚岚回到家,向儿子炫照片,儿子惊奇地问:妈,你们团里竟有这么年轻漂亮的?这位“哥”,十多年前看她是这个样儿,十多年后看她,还是这个样儿,你说,岁月一到她那儿,怎么就手下留情了呢?
       游暹粒,其实就是访古怀旧,可琴哥一身现代装束,随意摆几个POSS,竟和那些古远的建筑十分搭调,有点像黑土地上长了一朵艳丽的花儿。
[转载]柬埔寨笔会素描
现代与古代的碰撞

  
 
      画了笔会所有的团员,本想给自己也画一个,可自画像着实难画,只好上一张照片,算数吧?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