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友退出春晚为何非要成谜?
标签:
杂谈 |
分类: 随笔 |

然而,明眼人还是在吞吞吐吐中看到谜底。
据《潇湘晨报》中的“蛛丝马迹”其实是直通谜底的——“张学友也希望有完美的呈现”“未能寻找到一个达到双方心理预期的表演内容和形式”
还用多问吗?张学友要的“是完美的呈现”,不完美了,他自然要退出。那么,春晚要的是什么?显然不是张学友心中的“完美的呈现”是什么?很可能就是“春晚体”有媒体做标题称,“张学友遗憾退出春晚”这也是胡说,是张学友的遗憾吗?他坚持了自己完美的艺术,他有什么遗憾的?
报道进一步说, “几个月来双方一直试图创作和打造一个与众不同的节目,但至今也未能寻找到一个达到双方心理预期的表演内容和形式。因此,经过认真审慎的考虑,学友最终决定非常遗憾地放弃这次上春晚的机会”。
看来,双方的艺术心理差距很大很远,“几个月”的时间,都不能拉齐。不用猜想的是,张学龙坚持了完美的艺术。哈文坚持了什么?没有人说。作为观众,我们想说的只有两句,一,再好的理念如无完美的艺术表现,也只沦于被观众冷场的结局。二,不该成谜的成了谜,也是对观众、公众的不信任不尊重,最终大家还是要别无选择地选择轻蔑。
史上不信艺术只信理念的惨败战例太多了,哈导演不必一一重蹈。
世界,还是不要太多的谜才好。春晚,也一样。我傻我知道,但造了谜你就聪明吗?其实世上本来是没有谜的,只有自以为有谜的造谜人。

加载中…